林英接过计划,翻了翻:“需要多少钱,你直接跟霍建宁说,他会给你拨款。另外,你跟台湾的电子元件商谈,看看能不能引进一些半导体材料的生产线,以后不仅芯片自己做,材料也能自给自足。”
6月20日,元朗地块的转让手续终于办完。林英带着张明远、霍建宁、邱淑贞,还有施工队的负责人,来到地块上。推土机已经到位,挖掘机也准备就绪,只等林英一声令下。
“张总监,园区的研发楼、实验室、生产线,你再跟施工队确认一下,别出岔子。”林英对张明远说,“邱淑贞,你负责园区的配套设施,食堂、宿舍、健身房都要建,让工程师们住得舒服、工作得顺心。”
张明远立刻拉着施工队负责人,在图纸上比划起来:“研发楼要抗地震,实验室要恒温恒湿,生产线的地面要做防静电处理……”邱淑贞也跟着忙活起来,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配套设施清单,跟施工队确认细节:“宿舍要两室一厅,每个房间都有空调,食堂要能容纳200人吃饭,还要有清真窗口……”
林英站在地块中央,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,心里充满了成就感。从在美国挖人,到拿下地块,再到启动建设,短短半个月,高科技园区的雏形已经显现。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——用不了多久,这里就会成为香港乃至亚洲的半导体核心基地。
当天下午,霍建宁带来一个好消息:“林生,香江电灯的吸筹已经到25%了,英资股东还在抛,我们再拿5%就能成为第一大股东;另外,置地牛奶的销售数据出来了,上个月卖了120万升鲜奶,比上个月增长了15%,大陆的深圳、广州已经开始铺货了。”
林英点点头,心里却没太多波澜——现在他的心思,都在高科技园区和半导体研发上。“香江电灯那边,放缓吸筹速度,别把价格抬太高;置地牛奶让韦理盯着,重点铺大陆的商超渠道。”他对霍建宁说,“我最近要盯着园区的建设和半导体团队,香港的事就辛苦你了。”
接下来的一个月,林英几乎天天泡在元朗的工地上。早上七点就到现场,跟着张明远检查施工质量;中午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吃饭,听邱淑贞汇报配套设施的进度;晚上回到家,还要看霍建宁送来的财务报表和股权报告。
7月15日,高科技园区的研发楼终于封顶。张明远站在楼顶,看着初具规模的园区,激动地说:“林先生,再有一个月,实验室就能投入使用,生产线的设备也该到港了。”
林英笑着点头,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:“这是给你们团队的股权激励协议,每个人都有0.5%的项目分红,以后芯片量产了,你们都是公司的功臣。”
张明远接过协议,眼眶有些湿润:“林先生,我们一定尽快研发出芯片,不辜负您的信任!”
当天晚上,林英回到家。关之琳正在厨房做饭,闻到他身上的灰尘味,皱着眉头说:“你这几天都快住在工地上了,身上全是土,快洗洗。”林青霞从房间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《浪潮》的票房报告:“《浪潮》上映两周,票房破了3000万港元,成为今年香港票房冠军了!”
邱淑贞也跟着进来,手里拿着游戏公司的销售报表:“红白机在大陆卖疯了,上个月卖了15万台,经销商都在催货,就等我们的芯片量产了。”
林英坐在沙发上,看着眼前的家人,心里格外踏实。他拿起桌上的园区照片,笑着说:“下个月芯片实验室就能用了,张明远团队说,年底前肯定能研发出8位芯片,到时候红白机就能彻底摆脱日本的依赖,我们自己的芯片,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。”
关之琳端来一碗汤,递到他手里:“别太累了,园区的事让他们多盯着,你也该歇歇了。”林英接过汤,喝了一口,心里暖暖的。他知道,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——有家人的支持,有团队的努力,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7月20日,高科技园区的设备开始陆续到港。光刻设备从日本运过来,晶圆生产线从美国进口,每一台设备都由张明远亲自验收。“林先生,设备没问题,都是最新款的,比德州仪器的设备还先进。”张明远兴奋地说,“只要安装调试好,下个月就能开始研发。”
林英点点头,看着眼前的设备,心里充满了干劲。他知道,半导体产业是场持久战,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,但他有信心——有张明远团队的技术,有充足的资金支持,有庞大的市场需求,他一定能在香港建起一个世界级的半导体基地。
当天下午,林英带着张明远团队,参观了游戏公司的生产线。邱淑贞指着正在组装的红白机,对工程师们说:“这就是你们要服务的产品,以后你们研发的芯片,就会装在这些机器里,卖到香港、大陆,甚至全世界。”
工程师们看着生产线,眼里闪着光。李建国激动地说:“林先生,我们一定尽快研发出芯片,让全世界都知道,华人也能做出好芯片!”
林英笑着点头,他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里充满了期待。从水泥到电力,从牛奶到游戏,再到半导体,他的商业帝国正在一步步扩大。他知道,接下来的路还很长,但他会一步一个脚印,把每一件事都做好,让香江集团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。
夕阳西下,余晖洒在高科技园区的工地上,也洒在林英的脸上。他站在园区的最高点,看着远处的香港岛,心里默念:“属于华人的高科技时代,就要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