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香江枭雄: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 > 第34章 谋夺电奶扩版图,攻坚芯片破瓶颈

第34章 谋夺电奶扩版图,攻坚芯片破瓶颈(2 / 2)

当天下午,霍建宁带着几位猎头公司推荐的高管简历来见林英。“林生,这是从怡合离职的和黄前财务总监张启文,他在和黄做了八年,熟悉码头和地产业务;这位是太古的前生产总监刘建国,懂制造业管理,之前负责过太古的食品加工厂;还有这位是从美国回来的金融分析师陈美玲,擅长资本运作,之前在华尔街的投行做过。”

林英接过简历,仔细翻看着。张启文的财务管控能力强,正好可以派到和黄协助马世民;刘建国的制造业经验丰富,适合去青英水泥负责产能扩张;陈美玲的金融背景能帮集团打理海外资产。

“把他们三个都招进来。”林英放下简历,“张启文任和记黄埔副总兼财务总监,刘建国任青英水泥副总兼生产总监,陈美玲任集团海外投资部总监,薪资按他们之前的1.5倍算,再给每人100万港币的安家费。”

霍建宁心里暗暗佩服——林英用人不仅眼光准,还舍得投入,这样才能留住人才。“我明天就安排他们入职,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。”

4月20日,香江集团的会议室里,一场关于半导体产业的专题会议正在召开。邱淑贞、王经理、还有刚挖来的两位日本半导体工程师坐在桌前,桌上摆满了芯片样品和生产线设备清单。

“林先生,这是日本NEc公司的8位微处理器芯片,我们的红白机现在用的就是这款。”日本工程师山田浩二拿起一块芯片,“要研发同款芯片,需要先引进光刻设备和晶圆生产线,初期投入至少5亿港元,研发周期大概12个月。”

林英看着芯片样品,心里盘算着——5亿港元的投入对现在的集团来说不算多,12个月的研发周期也能接受,只要能在明年上半年实现芯片自给,就能赶上红白机的销售旺季。

“就按这个方案来。”林英拍板,“山田先生,你负责芯片的研发工作,需要什么人才和设备,随时跟我提;王经理,你负责生产线的建设,下个月就要开始动工,争取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。”

山田浩二和王经理立刻点头:“请林先生放心,我们一定按时完成任务!”

会议结束后,邱淑贞留下来,递给林英一份置地牛奶的调研报告:“林英,林高演跟置地集团的代表谈过了,他们愿意以12港元\/股的价格,减持置地牛奶30%的股份,总金额4.2亿港元——但要求我们一次性付款。”

林英接过报告,翻到“置地牛奶财务数据”页——去年净利润1.8亿港元,毛利率35%,是个稳定的现金牛。“答应他们,明天就让法务部准备合同,一周内完成交割。”

邱淑贞笑着说:“我就知道你会同意!置地牛奶的渠道很广,不仅覆盖香港的超市和便利店,还跟学校和医院有长期供应合同,我们控股后,还能把牛奶卖到大陆去。”

林英点点头,心里充满了期待。随着香江电灯、置地牛奶的逐步收购,加上半导体产业的布局,集团的商业版图正在从“能源+地产+制造业”向“能源+民生+高科技”拓展,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。

晚上回家时,林英刚进门,就看见赵建军带着两位女安保人员站在院子里。“林先生,这是从内地来的李娜和张婷,她们之前是女子特勤队的,擅长格斗和急救,今天刚到香港。”

李娜和张婷立刻上前一步,敬礼道:“林先生好!”

林英看着她们挺拔的身姿,满意地点点头:“以后家里女眷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,有什么需要直接跟陈默说。”

关之琳从屋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一件刚织好的毛衣:“这些就是新来的女安保?看着很精神。对了,今天淑贞说你们要做芯片,我不懂这些,但我听人说高科技产业很赚钱,以后我们是不是也要做电脑啊?”

林英笑着把她搂进怀里:“以后不仅要做电脑,还要做手机、做互联网,让香江集团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。”

林青霞靠在沙发上,手里拿着《浪潮》的宣传海报:“《浪潮》下个月就要上映了,我跟发行方谈好了,首映礼在和黄的码头举行,到时候可以邀请香港的商界名流和媒体参加,顺便宣传一下我们的红白机和置地牛奶。”

“这个主意好。”林英坐在沙发上,“让霍建宁负责筹备首映礼,把和黄、中华煤气、置地牛奶的logo都印在海报上,做一次全方位的品牌宣传。”

邱淑贞从房间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半导体研发小组的工作计划:“林英,半导体的设备清单已经列好了,明天就会联系日本的设备供应商;猎头公司也找到了三位美国的芯片设计师,他们下周就会来香港面试。”

林英接过工作计划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条款,心里充满了干劲。他知道,接下来的几个月会很忙碌——要完成置地牛奶的收购,推进香江电灯的吸筹,还要盯着半导体研发和生产线建设。但他有信心,在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下,香江集团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,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
窗外的月光洒进客厅,落在林英手里的工作计划上,也落在一家人温馨的笑容上。这一刻,林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——不仅要建立庞大的商业帝国,还要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,让香港的华人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