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香港的第二天,和记黄埔港口就发布了新的货运政策。中远集团很快就答应了排他协议——和记黄埔的码头离内地最近,运费还低,对他们来说很划算。不到一周,和记黄埔的吞吐量就恢复了,还比之前增长了5%。
怡和的凯瑟克气得在办公室摔了杯子,李首富更是后悔不已——早知道林英这么难对付,当初就不该跟怡和联手,白白损失了1亿港元的本金。
就在林英忙着应对怡和反扑的时候,蛇口工业区的电话打来了,说蛇口码头的规划方案已经通过,让他派人去签合同。林英决定亲自去一趟蛇口——他想亲眼看看这个改革开放的“试验田”,也想为以后的内地布局打下根基。
1978年12月中旬,林英带着张伟和周明轩,开车去了深圳蛇口。那时候的蛇口还是一片荒滩,只有几台起重机在作业,工人们穿着蓝色的工装,戴着安全帽,干得热火朝天。
蛇口工业区的负责人袁庚是个老革命家,头发花白,握着林英的手却很有力:“林总,欢迎你来蛇口!我们要在这里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,需要你们这些香港企业家的支持!”
林英看着眼前的荒滩,心里感慨万千——他知道,十年后的蛇口会变成什么样,二十年的深圳会变成什么样。现在在这里投下的每一分钱,都会在未来收获百倍、千倍的回报。
签完码头建设合同,袁庚留他们吃午饭。饭桌上,袁庚说:“林总,听说你在香港帮我们挡了怡和的抢标,我代表蛇口谢谢你。以后你在蛇口的项目,我们一路绿灯!”
林英举起酒杯:“袁主任,我是中国人,支持内地建设是应该的。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香港企业家来蛇口,来深圳,一起把这里建设好。”
吃完饭,林英站在蛇口的海边,看着远处的香港岛,心里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——他要在深圳、广州、上海布局地产、基建、电力,把和记黄埔的商业帝国,从香港延伸到整个中国。
就在这时,陈默打来电话,声音带着兴奋:“林生,好消息!港灯的四季度财报出来了,净利润增长12%,分红方案公布后,股价涨到了9港元,您手里的20%股份,市值达到18亿港元,净赚了5亿港元!还有,关小姐的纺织厂这个月盈利了,赚了20万港元!”
林英笑了笑,挂了电话。怡和的反扑失败了,内地的布局开始了,港灯和纺织厂都盈利了,家里有妻儿等着他——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,也是他穿越到这个年代,最值得骄傲的成就。
他转身对张伟和周明轩说:“走,回香港!怡和还没认输,我们得准备好下一场战斗。”
车驶离蛇口,林英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荒滩,心里默念:香港,内地,世界……他的商业帝国,才刚刚开始。
回到香港,关之琳早已在门口等着,手里拿着一件厚厚的外套:“林英,外面冷,快穿上。纺织厂盈利的事,你知道了吗?”
“知道了,我家之琳真厉害。”林英接过外套,搂住她的腰,“晚上我们去福临门吃饭,庆祝一下。”
关之琳笑了:“不用去那么贵的地方,我在家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。”
林英心里一暖——不管他赚了多少钱,地位有多高,这个女人始终记得他爱吃的菜,愿意在家给他做饭。这才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。
晚上,关之琳做了一桌家常菜,红烧肉、糖醋排骨、炒青菜,都是林英爱吃的。天佑坐在婴儿椅里,拿着小勺子自己吃饭,弄得满脸都是饭粒。林英看着儿子的模样,想起自己16岁在邵氏片场当替身,每天啃冷盒饭的日子,眼眶有点发热。
“怎么了?”关之琳注意到他的异样,递过一张纸巾。
“没什么。”林英擦了擦眼睛,笑着说,“就是觉得,现在的日子真好。”
关之琳握住他的手:“以后会更好的。”
林英点点头,看着眼前的妻儿,心里暗暗发誓:他要拼尽全力,守护好这个家,守护好自己的商业帝国,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年代,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