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以我需要汇丰的支持。”林英坐在沙发上,放下咖啡杯,“怡和要出8港元\/股收购港灯,我打算出8.5港元,把他们的股份抢过来——需要汇丰贷我8亿港元。”
沈弼挑了挑眉:“8亿?林,你手里的和记黄埔股份已经抵押了6亿,再抵押港灯的股份,风险不小。”
“港灯的现金储备有8亿,每年净利润2.8亿,还贷款没问题。”林英拿出一份协议,“另外,我可以把和记黄埔港口的所有结算业务转到汇丰,港灯的电费收缴也用汇丰的账户——沈主席,这对汇丰来说,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”
沈弼笑了,拿起烟斗敲了敲桌面:“你总是能给我惊喜。8亿港元,年利率7.5%,抵押品是你持有的港灯20%股份——明天就让人把贷款合同送过去。”
“谢了,沈主席。”林英站起身,“对了,我听说内地最近在搞改革开放,广东省政府想找香港的企业家合作,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消息?”
沈弼愣了一下,随即笑着说:“你消息倒是灵通。广东省经贸委的王主任下周会来香港,想谈广州到深圳的公路建设项目,需要大量水泥——你是青英水泥的大股东,这是个好机会。”
林英眼睛一亮——1978年10月,中央刚批准深圳蛇口工业区开发,内地的基建热潮要开始了。青英水泥要是能拿下广深公路的原料供应,不仅能打开内地市场,还能借着“支持内地建设”的名头,在中英谈判里占个好位置——英资能拿“香港前途”做文章,他也能拿“内地合作”当筹码。
“多谢沈主席提醒,我让周明轩准备一下,下周去见王主任。”
离开汇丰,林英立刻给周明轩打电话。周明轩在电话里还在犹豫:“林生,内地政策不稳定,万一钱投进去收不回来怎么办?”
“放心,我已经托人问过国务院的朋友,广深公路是国家重点项目,不会出问题。”林英语气肯定,“你去了就说,青英水泥不仅供应原料,还能垫资2亿港元,条件是拿到公路建成后的五年养护权。”
挂了电话,陈默发来消息:“林生,明天上午的港灯股东大会,怡和的凯瑟克会出席,还会带置地的高管过来,怕是要当场发难。”
“发难更好。”林英冷笑一声,“让钟景明把港灯的分红公告和华资股东的支持函准备好,明天我要让凯瑟克知道,港灯是华人的产业,不是他怡和想吞就能吞的。”
第二天上午九点,港灯股东大会在湾仔的会议中心召开。林英刚走进会场,就看见凯瑟克坐在第一排,穿着笔挺的西装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,身边跟着几个置地的高管,眼神里满是傲慢。
股东大会开始后,凯瑟克率先发难:“港灯近几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只有5%,管理层太保守了!怡和愿意出8港元\/股收购股份,注资3亿港元改善运营,让股东获得更高回报!”
台下立刻有人附和——是怡和安排的小股东。林英没急着说话,等凯瑟克说完,才慢慢站起身:“凯瑟克先生,港灯去年净利润增长10%,现金储备8亿港元,根本不需要怡和注资。另外,港灯刚刚发布公告,今年分红比例提高到75%,每股派息1.1港元,比你的收购溢价还高3%——不知道怡和能不能给出更高的分红?”
台下顿时一片哗然。散户们纷纷议论:“每股派息1.1港元,比卖股票还划算!”“就是,干嘛卖给怡和?”
凯瑟克脸色一变:“林先生,你这是在操纵股东!港灯是公用事业公司,不能只看短期分红!”
“我是不是操纵股东,问问在座的华资董事就知道了。”林英看向张启棠他们,“张董事,你们愿意把股份卖给怡和吗?”
张启棠立刻站起来:“我们几个已经决定了,继续持有港灯股份,支持林生的管理!港灯是华人的公司,不能让英资说了算!”
其他华资董事也纷纷点头,连几个中立的机构股东都表示支持林英——毕竟谁也不想放弃更高的分红。
凯瑟克气得脸色铁青,站起身:“林英,你等着!怡和不会就这么算了!”说完,摔门而去。
股东大会结束后,张启棠拍着林英的肩膀:“林生,今天真是解气!凯瑟克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早就看不顺眼了!”
林英笑了笑:“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。晚上我在福临门摆了酒,咱们好好庆祝一下。”
从会议中心出来,关之琳打来电话,声音带着笑意:“林英,我爸醒了,医生说没大事。还有,你的财务团队去纺织厂审计了,说厂子还有救,只要好好整顿,就能赚钱。”
“太好了。”林英心里一暖,“晚上我带你去福临门吃饭,顺便介绍几个商界的朋友给你认识,以后帮你打理纺织厂。”
挂了电话,陈默笑着说:“林生,港灯的事解决了,关家的事也理顺了,这下可以松口气了。”
“还没到松气的时候。”林英看着远处的怡和大厦,眼神凝重,“凯瑟克不会善罢甘休,肯定会联合其他英资财团反扑。还有,下周内地的王主任要来,青英水泥的内地布局,也得抓紧。”
车驶回和记黄埔大厦,阳光照在车身上,金灿灿的。林英看着窗外的中环,心里暗暗发誓:不管英资怎么反扑,不管中英谈判结果如何,他都要守住自己的商业帝国,守住身边的人——这是他从武行替身走到今天,唯一的执念。
晚上的福临门包厢里,张启棠他们频频向林英敬酒,关之琳坐在他身边,帮他挡了好几杯,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。林英看着她,又看了看桌上的酒杯,突然觉得——这一辈子,从邵氏片场的冷盒饭,到如今的山珍海味;从孤身一人闯香港,到身边有爱人、有兄弟、有事业,值了。
酒过三巡,张启棠说:“林生,听说你要帮关小姐整顿纺织厂?要是需要资金,我们几个愿意入股。”
林英笑了:“多谢各位好意,纺织厂的事,我先帮之琳撑起来,等以后盈利了,再请大家入股。”
关之琳感激地看了他一眼,悄悄在他手心捏了捏——这个男人,总是把她的事放在心上。
晚宴结束后,林英送关之琳回家。车行驶在九龙塘的街道上,关之琳靠在他肩上:“林英,你说我能管好纺织厂吗?我怕我做不好,给你丢脸。”
“你肯定能做好。”林英握住她的手,“要是遇到困难,我帮你。再说,你还有我呢。”
关之琳笑了,在他脸上亲了一下:“林英,有你真好。”
回到家,天佑已经睡着了,小脸上还带着笑,手里攥着个小火车。林英轻轻坐在床边,看着儿子的模样,又想起关之琳刚才的笑容,心里满是踏实。
他走到书房,拿出那本《香港电力发展史》,翻了几页,又拿起港灯的报表——怡和的反扑还在后面,内地的项目也要准备,他不能松懈。
窗外的月光照进来,洒在报表上。林英看着报表上的数字,手指在纸上轻轻敲击——下一场商战,已经开始了。而他,已经做好了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