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香江枭雄: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 > 第1章 油麻地片场,血色替身与灵魂置换

第1章 油麻地片场,血色替身与灵魂置换(2 / 2)

林英的眼睛骤然亮了,后背的剧痛仿佛都减轻了几分。他太清楚1976年的10万港币意味着什么——油麻地唐楼月租200块,一碗云吞面3块5,普通工厂工人月薪不到500块,10万足够在旺角买一套30平米的小公寓,或者在股市里撬动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本金。

更重要的是,他脑子里清晰地浮现出原身藏在枕头下的一个蓝色硬壳笔记本——那是原身的“宝贝”,闲时总躲在武馆阁楼里翻,林英融合记忆时才知道,里面记的全是股市信息。

原身虽然是个武行,却心思细,片场场务阿彪喜欢炒股,每天收工后总在茶水间侃股市,原身就把阿彪说的“内幕消息”、报纸上剪下来的股市评论,全都记在笔记本里。其中最显眼的,是几行歪歪扭扭的字:

“和记黄埔:1.1港元\/股,阿彪说汇丰想甩包袱,没人要。”

“青英水泥:2.3港元\/股,龙哥的司机买了,说能涨。”

“港灯:10港元\/股,太贵,买不起。”

林英的心脏狂跳起来。

他穿越前做过香港金融史研究,对1970年代的香港股市和地产黄金时代了如指掌——1976年的和记黄埔,确实被汇丰银行控股,因连续亏损股价跌至谷底,市场普遍视为“烂摊子”,但再过三年,李首富会以“救市者”的姿态从汇丰手里接过和记黄埔的控制权,此后十年,和记黄埔股价翻涨120倍,成为香港股市的传奇;青英水泥则会在1977年初被李首富收购,改名“长江水泥”,注入地产产业链后利润翻倍;港灯作为香港电力垄断企业,虽股价偏高,但股息稳定,1983年被李首富收购后,成为其“现金奶牛”。

而现在,是1976年6月,李首富还没动手,一切都还来得及。

“舅舅,”林英缓了缓力气,声音虽弱却异常坚定,“这10万,我不用你养。我要拿它做事。”

陈忠皱起眉头,胡茬都跟着拧在一起:“做事?你伤好后还想回武行?英仔,听舅舅的,那不是人干的活,这次是命大,下次……”

“不回武行。”林英摇摇头,目光穿透病房的小窗户,落在远处鳞次栉比的唐楼上——1976年的香港,正处在经济腾飞的前夜,股市的牛市苗头已现,地产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启,英资财团还在掌控核心产业,华资势力正在悄然崛起,这是一个遍地机会、只要敢赌就能逆天改命的年代。

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,一字一句地说:

“舅舅,我要炒股。”

陈忠愣住了,手里的搪瓷杯“哐当”撞在床头柜上,里面的凉白开洒了一地:“炒股?英仔你疯了?那是赌钱!你爸妈的血汗钱,不能这么造!”

“不是赌。”林英看着陈忠焦急的脸,想起原身记忆里舅舅凌晨起来打扫武馆、省吃俭用供他吃饭的样子,心里一暖,“舅舅,你信我一次。半年,最多半年,我让这10万变成100万。”

陈忠还想说什么,却被林英坚定的眼神堵了回去。他看着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外甥,突然觉得,这孩子摔了一跤后,眼神里多了些他看不懂的东西——不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练拳、听话的愣小子,反而像个见过大世面的成年人。

他叹了口气,摸了摸林英的头:“罢了,你从小就犟。钱在你手里,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,但记住,要是亏了,别瞒着舅舅,舅舅还有武馆,能养你。”

林英点点头,眼睛里泛起一丝湿意。他知道,在这个陌生的年代,这个穿着灰唐装、满手老茧的舅舅,是他唯一的亲人。

当天下午,陈忠回去拿东西时,把原身的蓝色笔记本带来了。林英靠在床头,一页一页地翻,指尖拂过原身稚嫩的笔迹,仿佛能触摸到这个16岁少年想靠自己撑起家的执念。

笔记本最后一页,画着一个小小的武馆,旁边写着一行字:“等赚了钱,给舅舅买个大武馆。”

林英握紧笔记本,心里默默说:“放心,你的愿望,我帮你实现。不仅是武馆,我还要让你和爸妈,都以‘林英’这个名字为荣。”

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,透过窗户洒在笔记本上,给那行字镀上了一层金边。林英知道,他的香江传奇,从这10万港币和一本破旧的炒股笔记本,正式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