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首辅,你以为如何?”皇帝问道。
首辅缓缓睁开眼,出列躬身:“陛下,忠毅侯所言,不无道理。边镇之事,错综复杂,非身临其境者,难明其究。既然御史有劾,忠毅侯亦自请核查,老臣以为,陛下可遣一公允大臣,前往大同实地勘察,一切自有公论。”
这话看似公允,实则将皮球又踢了回去,并未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。
皇帝微微颔首,不置可否,目光却转向了勋贵队列:“寿宁侯,你久在京师,于地方事务或有所闻,对此事有何看法?”
寿宁侯没想到皇帝会突然点名问他,心中一凛,连忙出列,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:“回陛下,臣……臣久居京师,于边镇事务实不甚了了。不过,忠毅侯年轻有为,在北疆立下大功,乃是陛下慧眼识珠。至于御史所劾……想必是有些误会。臣以为,首辅大人所言甚是,查一查,也好还忠毅侯一个清白。”
他这话说得圆滑,既不得罪陈远,也没替那御史说话,更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。
皇帝听完,沉默了片刻,殿内气氛几乎凝固。
终于,他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御史风闻奏事,其心可勉。然边镇重地,非同小可,岂能仅凭风闻而定重臣之罪?”
他目光如电,扫过那弹劾的御史:“你所奏之事,朕会着人核实。若属实,朕绝不姑息;若属虚妄……哼,朕的朝堂,也容不得诬告构陷之风!”
那御史身子一颤,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。
皇帝又看向陈远:“田娃。”
“臣在。”
“你自请核查,襟怀可嘉。朕准你所奏。着都察院右都御史,会同户部、兵部各派一员,即日前往大同,核查军政钱粮诸事。你要好生配合,不得有误。”
“臣,领旨谢恩!必当全力配合钦差,绝无隐瞒!”陈远躬身应道,心中一块大石落地。皇帝此举,既是给了他自证清白的机会,也是对背后煽风点火之人的严厉警告。
“退朝!”
内侍尖细的唱鸣声中,百官躬身行礼,依次退出大殿。
陈远走在人群中,能感受到周遭目光的复杂变化。有钦佩,有忌惮,有怨恨,也有更多的审慎。
他知道,这场朝堂风波看似暂时平息,但真正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核查的结果,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,也将决定宣大新政的存续。
走出奉天门,冰冷的雪花落在他的脸上,带来一丝清醒。他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,眼神坚定。
无论前路如何,他已没有退路。这大明的朝堂,这北疆的基业,他必将守护到底。接下来的核查,将是他面临的又一场硬仗。而他,已然做好了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