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京华风云(1 / 2)

忠毅伯田娃回京述职的消息,如同在平静(至少表面平静)的京师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。携北疆大功,圣眷正隆,这位一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“幸进”之臣,如今已是大明官场上无人敢小觑的新贵。一时间,田娃在京师的临时府邸门前车水马龙,拜帖如雪片般飞来,有真心祝贺的,有攀附结交的,自然,也少不了暗中窥探、心怀叵测的。

陈远对此心知肚明。他深居简出,除了必要的礼节性回访和前往兵部、户部等衙门办理述职文书交接外,大多时间都闭门谢客,只在府中与提前返京的毛骧,以及几位通过蒋瓛关系暗中联络上的、立场相对中立的官员会面,了解京中最新动向。

“伯爷,如今京里对您可是议论纷纷。”毛骧压低声音道,“勋贵那边,尤其是与永嘉侯、宋国公有旧的,对您自然是恨之入骨,只是碍于陛下态度,暂时不敢明着发作。但文官集团里,也有不少人对您颇有微词。”

“哦?所为何事?”陈远平静地问道,手中把玩着一只温润的玉貔貅。这是离任前,大同几位感激他平反冤狱的士绅凑份子送的临别礼。

“一则是说您手段酷烈,在大同动辄抄家拿问,有伤朝廷仁厚之名;二则是质疑您所行新政,尤其是那《榷场则例》和‘公议会’,乃是与民(实指与商贾)争利,有违祖制;还有……”毛骧顿了顿,声音更低,“还有人私下议论,说您以伯爵之身,行总督边务之实,权柄过重,恐非国家之福。”

陈远闻言,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。这些指责,早在他预料之中。酷烈?若非铁腕,如何能在那盘根错节的边镇打开局面?与民争利?若放任官商勾结、军将垄断,那才真是与国争利,与边民争活路!至于权柄过重……他的一切权力皆来自于皇帝的授予和信任,若非他在大同干出了实绩,稳固了边陲,这些人又岂会只是“私下议论”?

“跳梁小丑,何足挂齿。”陈远淡淡道,“陛下圣心独断,自有明察。我等只需静候旨意便是。”

话虽如此,陈远也并未掉以轻心。他让毛骧加紧对京中各方势力的监控,尤其是那些与冯胜旧部、或是与山西利益集团关联密切的官员。同时,他也通过蒋瓛的渠道,将一份更为详尽的、关于大同现状及未来治理方略的密奏,直接呈送到了御前。这份密奏不仅汇报了成绩,更坦诚了面临的困难,以及下一步需要朝廷支持的方向,姿态放得很低,但内容扎实,逻辑清晰。

数日后,正式的封赏旨意下达。

皇帝下旨,嘉奖忠毅伯田娃“忠勇勤勉,靖边安民之功”,特晋爵为“忠毅侯”,世袭罔替,赏赐金银绸缎、田庄奴婢若干。同时,正式任命其为“总督宣大等处军务兼理粮饷”,并“巡抚大同地方”,总揽宣大地区军政大权!

侯爵!总督加巡抚!

这道圣旨,无疑是一道惊雷,在京师炸响!

晋爵侯爷,已是殊恩。而“总督宣大等处军务兼理粮饷”并“巡抚大同地方”,更是将宣大地区的军权、财权、民政权尽数交予其手!这等实权,在如今的大明疆臣中,已是顶尖之列!皇帝对其信任和倚重,可见一斑!

圣旨一下,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或暗中非议的声音,瞬间小了许多。实力,永远是最有力的语言。如今的忠毅侯,已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置喙的“幸进”之臣,而是手握重兵、坐镇一方、简在帝心的实权侯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