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大同血刃(1 / 2)

冬深,北疆的寒风裹挟着雪沫,如同刀子般刮过大同城头。城墙上的冰层反复冻结又在新一轮的投石轰击下碎裂,守军的血浸透了垛口的积雪,旋即又被低温凝成暗红的冰坨。

徐达与冯胜率领的援军主力,被扩廓帖木儿倚仗地形和精锐骑兵死死挡在大同外围的隘口,短时间内难以突破。城内守军孤立无援,伤亡日增,箭矢、滚木擂石消耗殆尽,连煮食的釜鼎都大多熔铸成了守城铁钉,情势危如累卵。

“净瞳”行动的暗线仍在悄然收拢,但对眼前惨烈的守城战而言,远水难解近渴。

就在大同城墙摇摇欲坠,守将都准备以身殉国之际,一支由曹国公李文忠亲自率领的五千京营精锐,如同神兵天降,突然出现在扩廓帖木儿大军的侧后方!

李文忠,这位以勇悍刚直着称的皇亲名将,并未选择与徐达会合强攻隘口,而是采纳了田娃通过兵部转呈的一条险计——舍弃大部分辎重,率精锐骑兵,借一场罕见的大风雪掩护,沿着一条几乎被遗忘的崎岖山道,长途奔袭,直插扩廓帖木儿的心脏!

风雪迷途,峭壁险峻,这支奇兵付出了不小的非战斗减员代价,但其带来的战略效果是决定性的。扩廓帖木儿完全没料到明军会从那个方向出现,侧翼瞬间被打穿,囤积在后方的粮草被焚毁大半,指挥体系也一度陷入混乱。

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,徐达、冯胜挥军猛攻正面隘口。内外夹击之下,扩廓帖木儿纵然用兵如神,也难挽败局,只得下令焚毁无法带走的攻城器械,扔下数千具尸体,率残部仓惶北撤。

大同之围,解了。

捷报传回京师,举城欢腾。自战事爆发以来,一直笼罩在应天城上的阴霾,终于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驱散。

朝会之上,一片歌功颂德之声。朱元璋龙颜大悦,对徐达、冯胜、尤其是出奇制胜的李文忠不吝封赏。然而,在论及此次解围的首功时,朱元璋却在满朝文武面前,特意提起了田娃的名字。

“……大同能守到援军抵达,城内军械补给,乃至最后文忠奇袭之策,皆与工部事前筹划、全力保障密不可分!田娃于病榻之上,仍心系国事,献策出力,忠勤可嘉!赏金百两,帛五十匹!”

赏赐不算最厚,但这番当众定调,意义非凡。这等于明确告诉所有人,田娃不仅彻底洗清了之前的嫌疑,其能力和忠诚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最高认可,圣眷更胜往昔。

田娃出列谢恩,神色平静,并未因这赞誉而显露出丝毫得意。他知道,这场胜利的背后,是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,而他,只是做了分内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