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二年的夏日,随着关中彻底平定,帝国的目光聚焦于东北。辽东纳哈出,拥兵二十万,据险而守,如同一根毒刺,扎在北疆的咽喉之地。若不拔除,则北元随时可能以此为跳板,卷土重来。
武英殿内,军事会议的规模比以往更大,气氛也更为凝重。巨大的辽东地图悬挂中央,山川河流、城池关隘,清晰可见。
徐达的军报已至,详细分析了辽东地形与敌我态势,并再次恳请发兵。朱元璋端坐上位,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殿内文武重臣。
“纳哈出负隅顽抗,屡招不降,朕意已决,发兵征讨,以绝后患!”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,“徐达仍为征虏大将军,总揽全局;冯宗异(冯胜)为右副将军,傅友德为左副将军,辅佐徐达,共讨辽东!”
他顿了顿,看向田娃:“诚意伯,征讨辽东,山高林密,江河纵横,与中原、漠北皆不同。你之前所议海运、轻便火器之事,筹备如何?尚有何补充?”
田娃出列,胸有成竹。他早已对辽东之战做了深入研究,结合徐达军报和工部掌握的信息,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方案:
“陛下,辽东之战,关键在于 水陆并进、后勤保障与因地制宜。”
“ 水路方面 ,”田娃指向地图上的沿海路线,“廖永忠、俞通海二位将军已率水师主力,集结于登莱。臣已督造、改装完毕足够数量的海船、运粮船及可搭载轻型火炮的战船。水师不仅承担运粮,更需沿辽东半岛海岸,择要地建立稳固据点,如金州、复州等地,既可作为前进基地,亦可从侧后威胁纳哈出的辽阳老巢,使其腹背受敌。”
“ 陆路方面 ,”他的手指移向辽西走廊,“徐大将军主力出山海关,沿传统官道推进。然辽东多沼泽林地,大型器械转运困难。故臣已命北平等地工坊,加紧生产三千斤以下轻型野战炮,以及大量适用于山林作战的强弓、神臂弩。同时,赶制便于骡马驮载或人力搬运的‘架火战车’(火箭发射车)和‘皮筏’,用于渡河与小型水域作战。”
“ 后勤乃重中之重 。”田娃强调,“除海运外,陆路需设立密集兵站,储备粮草、火药、箭矢。臣已设计一种标准化、可快速拆装的‘行军仓廪’,可随军前进,减少对固定城池的依赖。另,征发熟悉辽东地理气候的边民为向导,可事半功倍。”
“ 攻心之策亦不可废 。”他最后补充,“纳哈出麾下各族混杂,并非铁板一块。可大量印制陛下安抚诏书及悬赏纳哈出部下将领的檄文,由细作、降人乃至箭矢射入敌营,宣扬我军只诛首恶、胁从不问之策,分化瓦解其军心。”
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,田娃的筹划,几乎考虑到了辽东之战的所有关键环节,细致入微,可操作性极强。
“善!就依此议!”朱元璋当即拍板,“旨意八百里加急,传谕徐达、冯胜、傅友德,以及廖永忠、俞通海,水陆并进,克期进兵!务必将纳哈出这股顽敌,给朕彻底荡平!”
“臣遵旨!”兵部尚书及相关将领齐声应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