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石城风雨(2 / 2)

汤和率领的袭扰部队,如同幽灵般神出鬼没。今夜烧了城外的草料场,明晚突袭了江边的巡逻队,偶尔还用缴获的元军号服伪装,靠近城墙放上几轮冷箭,搅得城内守军风声鹤唳,疲惫不堪。

而田娃,则编织着一张更为隐秘的大网。他麾下新成立的“察事司”(类似情报机构),吸纳了市井能人、落魄文人、甚至反正的元军降卒。细作们通过各种渠道潜入集庆,或是在茶楼酒肆散布“元廷已弃江南”、“福寿欲降”的流言;或是用金银珠宝,暗中接触对现状不满的汉人将领和官吏;甚至设法将城外振武营“优待降卒、分配田地”的安民告示,偷偷送入军营。

压力从四面八方悄无声息地渗透。围城三个月后,集庆城内的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。粮价飞涨,虽未到断粮地步,但恐慌情绪蔓延。蒙古、色目将领与汉人将领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,互相指责对方作战不力、通敌叛变的声音时有耳闻。福寿虽尽力弹压,但猜疑的种子一旦种下,便难以根除。

这期间,田娃主导的匠作营并未闲着。在围城的相对安稳环境下,火器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不仅碗口铳的威力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,田娃更指导工匠,尝试研制一种可单兵携带、点燃引信投掷的爆炸物——“轰天雷”(原始手榴弹)。虽然笨重且危险,但在未来的攻城巷战中,或许能起到奇效。

陈远知道,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。按照原本轨迹,集庆最终会被朱元璋攻克,但过程曲折。他必须利用已知信息,结合当前实际,将这个进程尽可能缩短、优化,减少己方伤亡。

这一日,田娃接到密报:集庆守军中的重要汉将——陈兆先(与之前和州的陈野先无直接关系),因部下被克扣粮饷,与蒙古监军发生激烈冲突,虽被福寿压下,但怨气已深。

田娃眼中光芒一闪,机会来了!他立刻亲自起草了一封密信,言辞恳切,分析利害,承诺若陈兆先反正,不仅其部众待遇从优,更保其家族平安,并许以高位。这封信,通过一条极其隐秘的渠道,送到了陈兆先手中。

与此同时,城外振武营的攻势陡然加强!数门威力最大的碗口铳被推到前沿,对着集庆城墙的一段旧伤处,进行了持续数日的集中轰击!巨石烧红的铁弹轮番砸下,那段城墙终于不堪重负,在一片烟尘弥漫中,坍塌出了一个数丈宽的缺口!

“城墙破了!”

“杀进去!”

蓄势已久的振武营精锐,在朱重八亲自督战下,如同潮水般涌向那个缺口!城头守军拼死抵抗,滚木礌石、沸油金汁如雨而下,双方在缺口处展开了惨烈无比的拉锯战,尸体层层堆积,鲜血染红了砖石。

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,集庆城内,靠近缺口方向的区域,突然杀声四起,火光冲天!

陈兆先,反了!

他率领麾下心腹部队,突然倒戈,从背后猛攻正在缺口处抵御城外进攻的元军!腹背受敌,元军瞬间大乱!

“天助我也!”城外,朱重八看到城内火起,听到那熟悉的、来自背后的喊杀声,激动得须发皆张,“全军压上!破城就在今日!”

里应外合,内外夹击!集庆守军的防线彻底崩溃!福寿见大势已去,在亲兵护卫下试图突围,被徐达部截住,力战不屈,最终自刎身亡。

至正十六年三月,这座号称“龙蟠虎踞”的江南第一重镇,在经过长达数月的围困和最后惨烈的厮杀后,终于插上了朱重八的旗帜!

站在集庆(应天)巍峨的城墙上,俯瞰着城内鳞次栉比的屋舍和奔流不息的长江,朱重八心潮起伏,难以自抑。他转身,看着身旁因连续操劳而清瘦不少、眼神却愈发深邃的田娃,万千感慨,最终只化作重重一拍。

“田娃!自此,吾等方算真正有了立足争霸天下之基!”

田娃望着脚下这片即将成为未来帝国首都的土地,心中亦是豪情万丈。

南京!这里将是大明王朝的起点!而我陈远,有幸参与并推动了这一切!

他知道,拿下集庆,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北方的元廷虽已腐朽,却仍具实力;东有张士诚,西有陈友谅,皆非易与之辈。未来的路,依然布满荆棘。

但此刻,站在历史的拐点上,他与身旁这位未来的洪武大帝一样,目光坚定,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必胜信念。

潜龙,已入金陵!接下来,便是扫清六合,席卷八荒,开创那煌煌三百年的大明基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