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狮城抉择(2 / 2)

“何先生,新加坡是个做品牌的好地方。这里规矩清楚,认实力,也认品牌。但要想在这里立足,光有好味道不够,还要懂得这里的游戏规则,要有国际化的团队和视野。香港有香港的好,人情味浓,变通快。关键是看你想把‘何记’做成什么样的企业。是想做一个扎根华南的区域强者,还是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?”

前辈的话,像一盏灯,照亮了何雨柱心中的迷雾。他意识到,选择上市地,不仅仅是比较规则和资源,更是选择“何记”未来的身份和赛道。

结束新加坡的考察,返回香港的飞机上,何雨柱心中已有了清晰的倾向。但他没有立刻宣布,而是先召集了核心管理层和顾问团队,包括墩子师傅、欧阳文山、郑总、李总等人,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决策会议。

会议上,何晓代表“新加坡派”,激情洋溢地陈述了选择新交所的诸多优势;娄晓娥和墩子师傅则表达了对香港的深厚感情和对未知环境的担忧;欧阳文山从舆论和品牌角度分析了利弊;郑总和李总则从专业角度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和风险评估。

众人争论不休时,何雨柱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而有力:

“这几天,我想了很多。新加坡很好,国际化的平台,顶级投资者的青睐,东南亚的广阔市场,这些都让我们心动。但是,”他话锋一转,“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,‘何记’准备好了吗?我们的管理团队,有没有能力驾驭一个完全国际化的上市公司?我们的供应链体系,能不能支撑起跨国的快速扩张?我们的企业文化,能不能适应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透明的运作?”

他环视众人,继续说道:“上市不是终点,是起点。选择了更高的平台,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。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资源,盲目跳上一个自己还无法熟练驾驶的火箭,结果可能是摔得更惨。‘何记’的根在香港,我们的优势在于对这片土地和食客的深刻理解,在于我们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和深厚的人情网络。香港市场或许不如新加坡‘高端’,但它更懂我们,我们也更懂它。在这里,我们能更从容地走好上市后的每一步。”

他最终拍板:“我决定,‘何记’的上市地,首选香港联交所!”

会议室一片寂静,随即响起一阵释然和赞同的低语。何晓张了张嘴,最终没有反驳,他理解了父亲的深谋远虑。

“但是,”何雨柱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总,“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国际化。郑总,李总,我希望你们能帮助‘何记’,在港股上市的同时,设计一套方案,积极吸引像淡马锡这样具有国际视野的长期战略投资者作为基石。我们要借香港这个跳板,稳步走向世界,而不是一步跨入深水区。”

他转向何晓:“晓儿,新加坡的市场,我们依然要高度重视。上市后,我打算派你常驻新加坡,负责组建东南亚分公司,以合作、授权或开设精品店的形式,逐步探索这个市场。我们要用时间换空间,稳扎稳打。”

这一决策,既坚守了根本,又放眼了未来,赢得了团队的一致认可。淡马锡方面在得知何雨柱的决定后,虽有些遗憾,但对其稳健的策略表示理解,并同意以港股基石投资者的身份继续推进合作。

上市地点尘埃落定,庞大的上市准备工作进入快车道。然而,就在何雨柱以为可以专注于招股书撰写和路演筹备时,欧阳文山带来了一个极其不利的消息:之前被泄露给海外媒体的那份部分财务数据,经过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“解读”和放大,已在内地一些与北方基金关系密切的财经圈子里流传,并开始形成一股质疑“何记”增长可持续性、暗指其上市估值过高的负面舆论暗流。而许大茂和秦淮茹的身影,再次隐约浮现于这股暗流之后。

显然,阻止“何记”上市,或至少打压其估值,已成为某些势力新一轮的攻击目标。上市之路,注定不会平坦。

何雨柱听完汇报,冷笑一声:“跳梁小丑,不足为惧。用实力说话就好。通知所有团队,加快进度,我们要用一份无可挑剔的招股书和一场精彩的路演,让所有谣言不攻自破!”

狮城抉择,定下了“何记”未来发展的主基调——立足香港,放眼世界,稳中求进。但前方的上市征途,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。何雨柱深知,真正的硬仗,即将在港岛的资本市场上演。而他,必须带领“何记”,打赢这场关乎未来的关键之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