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上桌,赞誉如潮。食客们对菜品的精致、火候的精准、尤其是那种在传统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创新赞不绝口。“呢个味道,够镬气,又唔会太抢,有心思!(这个味道,锅气足,又不会太冲,有想法!)”一位本地老饕的点评,让何雨柱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。
然而,真正的考验在开业第三天悄然到来。那位北方国企的考察组成员,在一行人的陪同下,低调地出现在了“何记”广州店的包厢。没有提前通知,像是随机抽查。
何雨柱接到消息,整理了一下衣领,平静地前往包厢敬酒。包厢内气氛微妙,那位核心成员是一位五十岁上下、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,姓赵,目光锐利,言语客气却带着审视的意味。
“何老板,久仰大名。‘金箸奖’双料得主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赵主任举杯,语气平和,“这家店装修雅致,菜品也很有特色。看来何老板对开拓内地市场,很有信心啊。”
“赵主任过奖。”何雨柱不卑不亢,“‘何记’只是本着对食材和手艺的敬畏,踏踏实实做菜,希望能为广州的食客多一个选择。我们看好大湾区的发展,也愿意为这里的餐饮业增添一点活力。”
“嗯,有想法是好事。”赵主任点点头,话锋微转,“不过,现在餐饮行业竞争激烈,单打独斗不容易啊。尤其是像‘何记’这样有特色的品牌,更需要资源整合,形成合力。我们基金成立的初衷,就是希望把优秀的品牌和资源聚集起来,共同把市场做大,把中华餐饮文化发扬光大。”
话语中招揽之意,已十分明显。同桌的其他人都屏息凝神,看着何雨柱如何应对。
何雨柱微微一笑,从容回应:“赵主任说得对,合作共赢是趋势。‘何记’一直持开放态度,也正在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。不过,我们认为,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,优势互补,共同成长,而不是简单的谁整合谁。‘何记’的核心是手艺和品牌,这些东西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沉淀,急不来。我们更倾向于在业务层面、在市场上寻找合作点,比如供应链共享、技术交流等。”
他这番话,既表达了合作意愿,又明确划定了底线——拒绝被“整合”,坚持独立发展。态度温和,立场坚定。
赵主任深邃地看了何雨柱一眼,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,转而聊起了菜品和广州的饮食文化。气氛看似融洽,但暗流涌动。
考察组离开后,何晓长舒一口气:“爸,您刚才应对得太好了!”
何雨柱却眉头微蹙:“这只是第一次接触。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的。广州店现在只是开了个头,真正的风浪,还在后面。通知下去,所有人不能有丝毫松懈,菜品和服务,必须做到极致!”
果然,几天后,欧阳文山传来消息,赵主任回到北京后,在内部会议上对“何记”的评价是“品牌有特色,团队有锐气,但创始人意志坚定,整合难度较大”。同时,他也建议“保持接触,寻找其他突破口或等待时机”。
北方的压力暂时被顶了回去,但远未解除。而“何记”广州店,在经历了开业初的火爆后,也开始进入常态运营的磨合期,需要面对本地食客更长期的检验。
羊城试水,初战告捷,但暗礁已现。何雨柱站在广州店顶层的办公室,望着窗外天河新城的繁华景象,心中清楚,这仅仅是大湾区征程的第一步。更复杂的市场环境、更激烈的同业竞争、以及那始终如影随形的北方阴影,都将是他和“何记”必须持续面对的挑战。然而,经过此番洗礼,他内心的信念更加坚定:只要灶火不熄,味道不改,“何记”前路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