墩子师傅被转入IcU观察。何雨柱隔着玻璃看着身上插满管子的老兄弟,心如刀绞。他立刻做出安排:不惜一切代价,用最好的药,请最好的护工,一定要让墩子师傅得到最完善的康复治疗。同时,他严厉叮嘱所有知情人,暂时对外封锁消息,以免影响酒楼运营和墩子师傅静养。
然而,屋漏偏逢连夜雨。就在墩子师傅病倒的第二天,一个更坏的消息从香港传来——欧阳文山紧急汇报,pAUc似乎嗅到了什么风声,开始在香港的财经圈内散播“何记”上海店核心主厨突发重病、后厨不稳、品质恐将下滑的谣言,并以此为借口,加大了对“何记”股价的抛压力度!显然,pAUc企图利用这次突发事件,再次发动攻击!
内忧外患,同时爆发!何雨柱面临着他执掌“何记”以来最严峻的考验!后厨灵魂人物倒下,外界虎视眈眈,股价承压,军心动摇……
上海店的员工们得知pAUc的落井下石,群情激愤,却也难免人心惶惶。几位老师傅红着眼圈找到何雨柱:“老板,您放心!墩子哥不在,还有我们!后厨的活儿,我们顶起来!绝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!”
何晓也站了出来:“爸,上海店这边我来盯着!‘何记味典’的上市计划照常进行,我来协调!咱们不能乱!”
看着一双双殷切而坚定的眼睛,何雨柱原本有些慌乱的心,突然安定了下来。他深吸一口气,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沉稳。
“慌什么?!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天塌不下来!墩子倒下了,但‘何记’的灶火不能熄!味道不能变!”
他立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决断力和凝聚力:
1. 稳定内部:他召集上海店全体员工开会,坦诚告知墩子师傅的病情(已稳定)和外部挑战,感谢大家的支持,并宣布由另一位资深的粤菜老师傅暂时代理后厨主管,他自己则会亲自坐镇上海店后厨一段时间,确保菜品质量稳定。他承诺,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不受任何影响。
2. 对外反击:他让欧阳文山立刻以“何记”官方名义发布一份简短声明,确认墩子师傅因病休假,强调“何记”拥有成熟的后厨梯队和标准化流程,菜品质量和服务绝不会受到影响,并严厉谴责不负责任的谣言。同时,他要求上海店照常营业,甚至将预订量较大的周末套餐正常推出,用事实回击质疑。
3. 亲临一线:年过五旬的何雨柱,重新系上了围裙,站回了阔别已久的主灶位置。他亲自掌勺招牌菜,严格把控每一道出品的质量。他的身影出现在后厨,本身就是最强的定心丸。员工们看到老板亲自上阵,士气大振,工作更加卖力。
接下来的几天,何雨柱吃住几乎都在店里。白天,他在灶台前挥汗如雨;晚上,他去医院探望墩子师傅,握着他的手说话,尽管墩子师傅还处于昏睡中。娄晓娥心疼丈夫,但也全力支持,负责协调各方关系和内部事务。何晓也拼尽全力,确保了“何记味典”首批产品按时、保质地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后准备。
在何雨柱的带领下,“何记”上海店顶住了压力,周末的客流甚至比平时更旺,食客们对菜品的评价一如既往的高。pAUc散播的谣言,在“何记”坚实的运营基础和积极应对下,不攻自破,股价也逐渐回升。
一周后,墩子师傅病情稳定,转入普通病房。当他虚弱地睁开眼,看到守在床边的何雨柱时,浑浊的眼中流下了泪水。何雨柱紧紧握着他的手,哽咽道:“老哥哥,好好养病,店里有我,有大家,垮不了!等你好了,我还等着你回来尝菜呢!”
风雨同舟,共渡难关。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,虽然惊险,却也让“何记”这艘航船上的每一个人,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。何雨柱用他的担当和坚韧,再次证明了他不仅是“何记”的创始人,更是这个大家庭无可替代的主心骨。
然而,危机过后,何雨柱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沉思良久。墩子师傅的病倒,给他敲响了警钟。“何记”不能只依靠一两个核心人物,必须建立更科学、更抗风险的人才梯队和运营体系。同时,与pAUc的较量,远未结束,下一次风暴,或许会更加猛烈。
他拿起笔,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新的思考:“后厨人才梯队建设计划”、“核心技艺标准化与传承方案”、“应对突发危机预案”……
前方的路,依然充满挑战。但经历了这次风雨的洗礼,“何记”的根基,似乎变得更加牢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