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柱子,晓儿有想法是好事,年轻人嘛,总想干一番大事业。你们父子俩这样硬顶下去不是办法,得找个方式沟通。”
何雨柱叹了口气:“欧阳主编,我不是顽固不化。资本、扩张,我不是完全反对。但前提是,不能丢了‘何记’的根本!晓儿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数字、模型,根本不懂一口好菜是怎么来的,不懂那些老伙计对我们意味着什么。我让他从基础学起,是为他好!不然,将来他怎么接手?靠算账吗?”
“我明白你的苦心。”欧阳文山点点头,“但沟通方式可以变通一下。或许……可以给他一小块试验田?比如,把新开发的外卖业务或者新店的甜品部交给他打理,让他在实践中去体会你所说的‘根本’,也让他证明自己的能力?堵不如疏啊。”
欧阳文山的建议,让何雨柱陷入了沉思。或许,是该给儿子一个机会,也让他在碰撞中成长。
然而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就在何雨柱思考如何缓和与儿子的关系时,一个从新加坡传来的消息,让他暂时无暇顾及家事——A的林博士发来邮件,告知一个突发情况:原定于下季度举办的第二期“中式融合菜研修班”,其中一个重要的赞助商突然撤资,导致项目预算出现巨大缺口,面临搁浅的风险。林博士希望“何记”能否考虑增加投入,共同度过难关。
这个消息让何雨柱心头一紧。新加坡的合作是他极为看重的战略项目,不仅关乎“何记”的国际影响力,更关乎中餐文化的传播。但增加投入意味着要动用宝贵的现金流,这在“何记”目前潜心修炼内功、资金并不宽裕的阶段,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。
他把这个消息带回了家,在饭桌上和娄晓娥、何晓一起商量。
娄晓娥首先表示担忧:“柱子,咱们现在的钱要留着升级设备、发伙计薪水,还要备着不时之需,一下子拿出那么多,会不会太冒险了?”
何晓却眼睛一亮,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:“爸!这是个好机会啊!A是权威机构,这个项目影响力大!我们可以增加投入,但可以谈条件啊!比如,要求在未来合作中占更多股份,或者获得东南亚市场的独家代理权!这是典型的战略投资!”
何雨柱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,又看了看妻子担忧的神情,心中五味杂陈。一边是稳健的经营原则和妻子的忧虑,一边是项目的战略价值和儿子展现出的商业头脑。更重要的是,这个决策,或许将成为化解父子矛盾、引导儿子走向正轨的一个契机。
他沉默良久,缓缓开口:“这件事,我需要仔细想想。晓儿,你把你的想法,做成一个详细的方案给我,包括投入预算、预期回报、风险评估和谈判策略。记住,方案要实在,不能光画大饼。”
何晓愣了一下,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:“爸!您同意了?我马上做!一定做得漂漂亮亮!”
娄晓娥欲言又止,担忧地看了丈夫一眼。
何雨柱没有再多说,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儿子。他知道,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一个合作项目,更关乎“何记”未来的方向,以及他该如何引导这个雄心勃勃的继承人。代际的碰撞与融合,理念的冲突与平衡,都将在这场关于“投资”的决策中,悄然展开。
夜色渐深,何家别墅的灯光下,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、坚守与突破的无声博弈,正在进行。而远在新加坡的A项目,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“何记”这艘航船,在时代浪潮中面临的复杂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