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破局之机(1 / 2)

刘老那番在美食家协会内部的赞誉,如同在浑浊的水面投下了一颗净水石,虽未掀起滔天巨浪,却让圈内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风向悄然转变。更重要的是,他引荐的那位专做南洋干货进出口的老行尊——人称“昌叔”的林永昌,成了何雨柱眼前绝境中的一线生机。

昌叔的公司在西环一栋不起眼的旧唐楼里,推开厚重的木门,扑面而来的是各种海产干货混合的、浓郁而复杂的咸香。年近七旬的昌叔,身材清瘦,精神矍铄,一双眼睛锐利有神,正戴着老花镜,仔细检查着一批新到的马来西亚花胶。

“刘老哥介绍的人,我信得过。”昌叔听完何雨柱的来意和眼下“何记”的困境,没有过多寒暄,直接切入正题,“陈记的火腿,确实有独到之处。但天下好东西,不止他一家。南洋那边,有些老字号的火腿、腊味,用的是古法,风味不同,但品质绝对上乘,只是以前少人识货,进不来香港。”

他带着何雨柱走进里间的样品库,打开几个陶瓮,顿时异香扑鼻。一种是用印尼特有香料长时间熏制的“巴东火腿”,色泽深红,肉质紧实,带着独特的烟熏和香料复合香气;另一种是越南中部用鱼露和甘蔗渣慢火烘烤的“会安腊肠”,咸中带甜,风味浓郁。

“你试试。”昌叔切了两片薄如蝉翼的火腿和腊肠递给何雨柱。

何雨柱放入口中,仔细品味。味道确实与陈记的火腿不同,少了几分醇厚的发酵香,却多了几分野性和层次感,尤其是那巴东火腿,香气霸道,回味悠长。

“好东西!”何雨柱眼中放出光来,“风味独特,关键是这品质,干净,醇正!昌叔,这些货,供应稳定吗?”

“稳定。”昌叔点点头,“我在南洋跑了半辈子,跟几个老作坊都是几十年的交情。只要你的用量上来,价格比陈记还能便宜两成。不过……”他话锋一转,看着何雨柱,“何老板,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。用我的货,就不能再用陈记的。不是我心眼小,是这行有这行的规矩。你选了我这条线,就得站稳了。”

何雨柱明白昌叔的意思。这是要他彻底切断与陈记的联系,也是对他何雨柱决心的一次考验。他几乎没有犹豫,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昌叔,我明白。从今往后,‘何记’的干货,就仰仗您了!”

与昌叔达成初步意向后,何雨柱心中一块大石落地。回到酒楼,他立刻召集后厨骨干,将带回的样品进行烹饪试验。起初,伙计们对新食材的风味有些不适应,尤其是替换招牌菜“柱侯金钱蹄”中的核心火腿,更是挑战巨大。

“老板,这巴东火腿味道太冲了,会不会抢了蹄髈的本味?”墩子师傅有些担忧。

“不怕!”何雨柱挽起袖子,“味道冲,我们就想办法化解它,利用它!老方法不行,我们就创新!”

他带着团队,反复调整配方和工艺。减少火腿用量,先用清水浸泡去除部分盐分和烟熏味,再加入少许冰糖和绍兴酒一同焖炖,利用糖和酒的中和与提香作用,让霸道的火腿香气变得柔和,与蹄髈的胶质完美融合。经过几十次试验,一道全新的“古法巴东火腿焖金钱蹄”终于定型,出锅时香气四溢,蹄髈软烂入味,火腿的异域风情恰到好处,反而形成了一种令人惊喜的独特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