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风雨兼程(2 / 2)

何雨柱面色阴沉。他几乎可以肯定,这背后少不了秦淮茹的影子。她自己在北方动弹不得,便利用香港这边的人脉关系,开始使绊子。这种来自行业内部的排挤和刁难,比公开的竞争更恶心,也更难防范。

果然,几天后,一篇由该协会某“匿名理事”爆料、在某小众行业刊物上刊登的文章开始流传。文章虽未直接点名“何记”,但用“某新晋米其林星级餐厅”、“在失去资本支持后管理混乱、品质下滑”等暗示性极强的字眼,唱衰“何记”的前景,并质疑其是否还能维持星级水准。

这篇文章像一颗毒气弹,迅速在餐饮圈内扩散。一些原本就对“何记”风格持保留态度的保守派同行,开始公开或半公开地表达质疑。更糟糕的是,它影响到了客人。接下来的几天,旗舰店的预订出现了一些莫名的取消,一些熟客前来用餐时,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探究和疑虑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。一天,负责采购的阿强慌慌张张地跑来告诉何雨柱,长期为“何记”供应顶级火腿和干货的那家老字号供应商“陈记山货”,突然派人来通知,说因“货源紧张”,要暂停供货,并且语气闪烁,似有难言之隐。

何雨柱心里一沉。陈记山货的老板老陈,跟他合作多年,交情匪浅,绝不会无缘无故断供。他亲自打电话过去,老陈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,最后才透漏,是有人打了招呼,暗示他不要再给“何记”供货,否则会“有麻烦”。

“何老板,对不住啊……我这小本生意,惹不起啊……”老陈的声音充满歉意和无奈。

放下电话,何雨柱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。秦淮茹的手,竟然能伸得这么长,连他经营多年的供应链都要切断!这分明是要把他往死里逼!

内忧外患,风雨交加。资金链紧绷,行业刁难,供应链被卡脖子……“何记”仿佛一夜之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。

晚上,打烊后,何雨柱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。窗外霓虹闪烁,映照着他疲惫而坚毅的侧脸。娄晓娥默默走过来,为他披上一件外套。

“柱子,要不……我们先把店关一段时间,避避风头?”娄晓娥的声音带着哽咽,她实在不忍心看丈夫如此煎熬。

何雨柱握住妻子冰凉的手,摇了摇头,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,语气低沉却异常坚定:

“晓娥,我们不能退。现在关门,就等于向那些小人认输了!他们越是想看我们倒下,我们越要挺直了腰板站着!火腿断了,我们就找别的路子,香港这么大,我不信找不到好货!有人泼脏水,我们就用更好的味道说话!日子再难,还能难过我们刚来香港睡桥洞的时候吗?”

他站起身,走到“何记”那块招牌下,伸手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刻字,仿佛要从这冰冷的木头上汲取力量。

“这是我何雨柱安身立命的根本,是跟着我们的这些伙计们养家糊口的指望。只要还有一口气在,这招牌,就不能倒!”

就在这时,他的手机响了,是欧阳文山打来的。欧阳文山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:“柱子!有个消息!美食家协会的刘老,听说了你的事,很欣赏你的骨气!他私下表示,可以考虑在协会内部为你发声,并邀请你参加下个月的美食文化交流活动!这是一个正名的好机会!”

绝境之中,仿佛透进了一丝微光。何雨柱握紧了手机,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。风雨虽大,但只要同舟共济,未必不能闯出一线生机!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,为“何记”,也为自己,杀出一条血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