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用春秋笔法,描绘了一个“来自北方、凭借不明手段迅速在香港餐饮界崛起的厨师”,暗示其早年“背景复杂”,与“某些特殊时期的人物有牵连”,甚至含沙射影地提及“其配偶家族曾有海外关系,动机存疑”。文章通篇没有实据,却充满了引导性的猜测和阴暗的暗示,极易引发读者对何雨柱和娄晓娥身份背景的负面联想。
“这肯定是秦淮茹搞的鬼!”娄晓娥看到文章,气得浑身发抖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“她怎么可以这么恶毒!编造这种谣言!”
何雨柱一拳砸在桌子上,胸膛剧烈起伏。他没想到,秦淮茹的报复会如此下作,竟然利用媒体进行人身攻击和政治影射。这种伤害,比商业竞争要阴险和致命得多!它不仅针对个人,更可能波及整个“何记”的品牌形象,尤其是在与GVF关系紧张的敏感时刻!
内忧外患,南北夹击!一边是资本步步紧逼的要害,一边是恶毒阴险的诽谤中伤。何雨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,仿佛两只无形的大手,要将他和他苦心经营的一切彻底撕碎。
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个下午。窗外是香港繁华依旧的街景,窗内却是一片冰冷的死寂。他想起了前世冻死桥洞的绝望,想起了初来香港时筚路蓝缕的艰辛,想起了和娄晓娥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……难道拼尽全力走到今天,还是要被这些魑魅魍魉打回原形吗?
不!绝不可能!
一股强烈的、不甘屈服的怒火,从他心底最深处熊熊燃起。他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“傻柱”了!他有事业,有家庭,有支持他的伙伴,更有法律和正义作为武器!
傍晚,何雨柱推开办公室的门,走了出来。他的脸上没有了之前的愤怒和焦虑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、近乎坚毅的平静。眼神锐利如刀,仿佛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。
他先对忧心忡忡的娄晓娥和欧阳文山说:“晓娥,欧阳主编,你们别慌。谣言止于智者,清者自清。但这次,我们不能坐以待毙。”
他拿起电话,直接拨通了相熟律师的号码:“张律师,是我,何雨柱。我要起诉《星周刊》诽谤,追究到底!请你立刻准备律师函,收集证据,我要他们公开道歉,消除影响!”
接着,他看向欧阳文山:“欧阳主编,麻烦你动用所有媒体关系,我们要主动发声!不是去辩解,而是正面宣传‘何记’的创业故事,我们合法经营、依法纳税的事实,以及我们对香港餐饮业的贡献。用阳光下的事实,去驱散阴沟里的谣言!”
最后,他转向娄晓娥,握住她冰凉的手,语气坚定:“晓娥,GVF那边,我来应付。他们想要利润,可以谈,但底线不能破。如果他们非要逼我们放弃根本,那这样的合作,不要也罢!大不了,我们从头再来!”
南北风起,乌云压城。但这一次,何雨柱没有选择退缩或妥协。他决定双线作战,以最强硬的态度,同时迎战资本的贪婪和宿敌的恶毒。这是一场关乎尊严、信念和生存的决战。香江之畔,一场更大的风暴,即将来临。而何雨柱,已然挺直了脊梁,准备迎接一切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