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没有试图完全撇清关系,也没有痛哭流涕地祈求宽恕,而是以一种平等的、基于“道理”和“本心”的方式,来回应女皇的质疑。
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沉默。
武则天深邃的目光落在林薇身上,久久没有移开。她在审视,在衡量。这个年轻的女子,比她想象的更加聪明,也更加……有胆色。
她没有像寻常臣子那样战战兢兢地辩解,也没有愚蠢地试图完全否认女皇的质疑,而是用一种近乎“论道”的方式,将自己的行为动机剖析开来,摆在明面上。这份冷静、这份坦荡、这份敢于在帝王面前坚持“本心”的勇气,绝非寻常人所能拥有。
尤其是她那句“武者,当一往无前,当有所必为”,隐隐触动了武则天内心深处某些早已被权力尘埃覆盖的东西。她当年,何尝不是凭借着这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,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?
良久,武则天缓缓靠回龙椅,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,但周身那令人窒息的威压,却似乎悄然减弱了一丝。
“好一个‘为人袍泽应尽之义’,好一个‘护我国格、雪我国耻’,好一个‘武者当有所必为’。”武则天重复着林薇话语中的关键词,语气平淡,却不再像之前那般冰冷,“如此说来,你倒是情有可原,功大于过了?”
这话看似肯定,实则依旧充满了试探。功过如何评定,最终解释权,牢牢掌握在女皇手中。
林薇心中微松,知道第一关算是勉强过去了。但她不敢有丝毫大意,连忙躬身道:“臣不敢妄论功过。一切但凭陛下圣心独断。臣只求问心无愧。”
将最终裁决权恭敬地交还给皇帝,这是臣子的本分。
武则天看着她低垂的头颅,看着她那看似恭顺、实则内里坚韧的姿态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微光。
这个薇月,确实是个异数。能力超群,胆识过人,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,懂得进退。若能彻底收服,无疑是一柄极其锋利的刀。但她的出身……就像一根刺,始终扎在那里。
“你且起来吧。”武则天终于挥了挥手,“念在你初衷是为救人,兼之确实重创突厥,扬我国威,此次擅离职守之罪,朕便暂不追究。”
“谢陛下隆恩!”林薇心中一块大石落地,依言起身,依旧垂首肃立。
然而,她知道,危机远未解除。不追究擅离职守,不代表不追究其他。女皇将她秘密召回,绝不仅仅是为了询问崇州之功和王庭之行。
真正的风暴,恐怕才刚刚开始。
她应对了女皇关于动机的威压与审视,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暂时稳住了局面。但接下来,女皇会从哪个角度,来揭开那最核心、也最危险的秘密?
林薇屏息凝神,等待着下一轮的疾风骤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