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夜,林薇几乎未曾合眼。
狄仁杰书房中那番深意重重的谈话,如同在她脑海中点燃了一场无声的风暴,将过往所有的平静、伪装和刻意忽略的疑虑,都席卷一空,只剩下那个赤裸而残酷的真相,在意识的每一个角落灼烧。
前朝遗孤。
这四个字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,轰然压在她的心头,让她喘不过气。她独自一人坐在窗前,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,从繁星满天到东方既白,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地搏杀、撕扯。
一个声音,充满了历史的悲怆与血脉的呐喊,那是属于这具身体原主可能残存的意识,也是这个时代正统观念赋予的“责任”:
“复仇!你必须复仇!武则天是篡位者,是屠戮你血亲的刽子手!你身上流淌着高贵的王皇后血脉,这是你的宿命,是你与生俱来的责任!难道你要认贼作父,苟且偷安吗?想想王皇后、萧淑妃是如何惨死的!想想你的家族是如何被连根拔起、零落成泥的!此仇不共戴天!”
这个声音尖锐而执着,带着血泪的控诉,试图点燃她内心深处的仇恨之火。它描绘着一幅复仇的图景:利用她的身份、她的能力、“凤影”的力量,甚至联合所有反武势力,里应外合,颠覆武周,恢复李唐!那将是何等的轰轰烈烈,快意恩仇!
然而,另一个声音,则更加冷静,更加理性,带着她来自现代的灵魂印记和这一路走来的切身感悟:
“复仇之后呢?天下大乱,烽烟再起?让好不容易从突厥铁蹄下喘息过来的边民再次陷入战火?让崇州城头那些信任你、与你并肩作战的将士,调转刀锋指向自己的同胞?让狄公、元芳这些真心待你之人,陷入忠义两难的绝境?值得吗?”
“武则天固然手段酷烈,但她治国确有才能,打破了门阀垄断,给了寒门子弟上升之阶,稳定了帝国局势。简单地以血统论是非,推翻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,带来的很可能不是朗朗乾坤,而是更大的混乱和割据,最终受苦的,还是底层黎民百姓。”
“你林薇,究竟是谁?是一个被血脉和仇恨定义的复仇工具,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意志、能够明辨是非、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?你的价值,难道仅仅在于你的出身吗?”
这个声音如同清泉,试图浇灭那复仇的火焰,引导她看向更广阔的天地,思考更深层次的责任。
两种念头在她脑中激烈交锋,如同两军对垒,互不相让。
她想到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悲惨结局,心中确实涌起一股悲凉与愤怒。无论她们当年是否也有过错,那般酷烈的下场,总是令人唏嘘。
但她也想到了自己穿越而来的初衷——不是为了陷入历史的恩怨情仇,而是想要活出自我,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,在这个时代留下一些不一样的印记。
她想到了李元芳。那个沉默却如山般可靠的男人,为了救她,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若她选择复仇之路,他该如何自处?是忠于朝廷,与她刀兵相见?还是背弃信念,随她一同造反?无论哪种选择,对他而言都是残酷的折磨。
她想到了狄仁杰。那位智慧深远的老人,显然早已看穿了一切,却选择用那种方式引导她,希望她超越私怨,心怀天下。这份信任与期许,重如千钧。
她还想到了崇州的百姓,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、家园的普通军民。他们渴望的是和平与安定,而不是另一场因权力更迭而引发的血雨腥风。
复仇,看似痛快,实则是一条通往毁灭的不归路。不仅会毁灭她自己,更会毁灭无数她所在意的人和事。
可是,不复仇,她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?如何面对那可能存在的、知晓她身份并期待她“有所作为”的势力?难道真的要向“仇人”俯首称臣,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吗?
那种憋屈和矛盾,同样让她感到窒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