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议室里静得可怕。
那份由林望轻轻放在桌子中央的,薄薄的文件夹,此刻却像一块磁石,吸走了所有人的目光。它与发改委李主任和经信委王主任面前那两座小山似的法规汇编,形成了荒诞而鲜明的对比。
空气中,龙井茶的香气似乎都凝固了。
李主任的手还保持着准备翻开下一页文件的姿势,指尖触碰到纸张的边缘,却僵在了那里。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全副武装,准备冲上城头的将军,却发现脚下的城墙,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。他精心准备的云梯、冲车,都成了水里的笑话。
他眼角的余光瞥向身旁的王主任。王主任的脸色比他还难看,嘴唇紧紧抿着,下颌线绷得像一块石头。两人头顶上,那片[错愕]与[慌乱]的标签,正以一种失控的速度扩散,几乎要将他们整个人淹没。
他们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,从那篇报纸出现,到大学校长的电话,再到高校的联合倡议,这一切都不是巧合。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组合拳,一环扣一环,而他们,从始至终,都被蒙在鼓里,还洋洋自得地以为自己掌握着主动权。
主持会议的副省长,目光从那份倡-议书上收回,深深地看了林望一眼。他头顶的[探究]标签已经褪去,取而代之的,是浓厚的[欣赏]与一丝[警醒]。他意识到,自己之前也小看了这个年轻人。
“林望同志,你说说看。”副省长的声音打破了沉寂。
“是。”林望微微欠身,并没有去碰那个文件夹,仿佛里面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。
他没有一上来就讲计划的细则,而是环视全场,声音清朗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:“各位领导,在座的,有孩子的都不少。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,我们辛辛苦苦,为江东的发展殚精竭虑,究竟是为了什么?”
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微一变。这个问题,太大,也太空,不像一个处级干部在协调会上该问的。
李主任的眉头皱了起来,头顶闪过一丝[不屑],觉得林望在故弄玄虚。
“是为了给我们的下一代,留下一个更好的江东。一个让他们不必背井离乡,就能施展才华,实现梦想的江东。”林望没有等任何人回答,便自问自答。
“可现实呢?现实是,我们最好的孩子,留不住。江东大学的张校长被学生一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。东风集团的李董事长,手握一个亿的预算,找不到一个能花钱的技术带头人。我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,守着最先进的德国设备,却只能当一堆废铁。为什么?”
林望的声音陡然拔高,目光如炬,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“因为我们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未来!因为我们的人才生态,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崩塌!”
“所以,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数字经济办公室的职责,讨论资金的监管,我觉得都很好,都很必要。但是,在讨论谁来管账,谁来修路之前,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解决一个更根本的问题——我们连种地的农民都没有了,还在争论这片荒地该怎么划分,有意义吗?”
这番话,如同一记记重锤,砸在每个人的心坎上。
尤其是省财政厅的厅长,他头顶的[审慎]标签旁,一枚[深思]的标签正变得越来越亮。还有省教育厅的厅长,更是频频点头,头顶的[赞同]和[激动]几乎要燃烧起来。
李主任和王主任的脸色,已经从难看变成了惨白。
他们终于明白,林望根本就没打算跟他们在同一个维度上战斗。他们还在纠结于部门的权责利弊,林望却已经站在了全省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。
这是降维打击。
“所以,我和王林同志,草拟了这份‘三方联动’的人才培养计划。”林望这才伸手,轻轻打开了那个文件夹。
他没有照本宣科,而是用最平实,也最有力的话,将“专业共建”、“定向培养”、“师资互聘”、“基地落地”的核心思路,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。
当他说到“订单班”学生学费全免,每月还有专项补贴时,财政厅厅长的眉头下意识地皱了一下。
林望仿佛背后长了眼睛,立刻补充道:“当然,这笔钱不能全由财政出。合作企业将承担大部分。这不仅是他们的社会责任,更是对他们自己未来人力资源的一笔最划算的投资。我相信,像东风集团这样有远见的企业,会算清楚这笔账。”
当他说到要从省外高薪聘请领军人才时,组织部的副部长面露难色。
林望又说道:“我们不跟财政开口,不动用编制。我准备成立一个‘数字经济领军人才专项基金’,面向全社会募资。我相信,江东有的是关心家乡发展的企业家,他们愿意为江东的未来,投下这一注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给他们信心,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。”
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行云流水,滴水不漏。把所有可能的质疑,都提前化解于无形。
会议室里,除了林望的声音,再无其他。
李主任彻底放弃了。他默默地,用一种近乎屈辱的姿态,将自己面前那本厚厚的法规汇编,往桌子底下塞了塞,仿佛那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。
王主任则靠在椅背上,双眼失神地望着天花板,他头顶的标签,只剩下一片死灰色的[挫败]。
终于,林望讲完了。他合上文件夹,重新坐下,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