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林望,那双深邃的眼眸里,翻涌着复杂的情绪。
许久,他终于缓缓开口。
“好一个‘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’。”
他拿起桌上的那份“八亿方案”,又拿起笔,在上面写了几个字。
“我同意这个方案。但是,我有一个补充意见。”
他将文件递给身边的秘书,示意他传给众人看。
文件传到林望面前时,他看到,在“八亿资金使用方案”的标题下,周书记用他那苍劲有力的笔迹,加了一行批注:
“另,同意由林望同志牵头,在领导小组内部,组建‘数字赋能战略试点工作小组’,负责三至五家企业试点工作。具体方案,报陈刚同志审批。”
短短一行字,却重逾千钧。
它意味着,周良宇书记不仅支持了林望,更是用一种不容置喙的方式,给予了他正式的“名分”和“授权”。那个“工具箱”,正式从林望的个人构想,变成了省委书记亲自批示的试点工作。
“书记英明!”陈刚副省长第一个表态,声音里充满了喜悦。
李主任和王主任对视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。他们知道,大势已去。他们只能低声附和:“同意书记的意见。”
周良宇点了点头,目光再次落在林望身上,这一次,他的眼神变得格外深沉。
“林望同志。”
“在。”
“这个试点小组,我给你授权,陈刚同志给你支持。但是,你要清楚,你推开的,是一扇看起来很美好,但门后却可能藏着无数未知风险的门。你面对的阻力,不仅仅是技术上的,更是观念上的,甚至是利益上的。”
周书记的语气平淡,却带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力。
林望能清晰地看到,他头顶上方,一片代表着[支持]的明亮金色标签,正在缓缓亮起。但同时,在这片金色的旁边,一片代表着[谨慎]的深蓝色标签,也同样清晰地浮现出来。
支持他的思路,但谨慎于推行这个思路所要付出的巨大政治成本。
“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。”周书记伸出三根手指,“三个月后,我要看到的,不是一份漂亮的报告,而是那几家试点企业实实在在的、可以用数据衡量的变化。做到了,我们就在省委常委会上,正式讨论你的‘数字赋能’战略。做不到……”
他没有说下去,但那未尽之言,却比任何严厉的警告都更有分量。
“是!保证完成任务!”林望立正,声音铿锵有力。
会议结束,众人陆续离开。李主任和王主任走过林望身边时,都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,一言不发,但那眼神里的寒意,却足以说明一切。
林望正准备收拾东西,周书记的声音却从身后传来。
“林望同志,你留一下。”
林望的心头一动,转过身。
会议室里,只剩下了他和周良宇书记两个人。周书记没有坐在主位上,而是走到了那幅巨大的《江山如此多娇》壁画前,负手而立。
“知道我为什么要把‘数字赋能’这四个字,写进批示里吗?”周书记看着画,头也不回地问。
“书记是想……给这个试点工作,一个正式的名分,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阻力。”林望斟酌着回答。
“这是一方面。”周书记转过身,目光如炬,“更重要的,我是要把它,变成一个靶子。”
“靶子?”林望不解。
“对,一个靶子。”周书记缓缓踱步到他面前,“从今天起,江东省所有对‘新事物’抱有疑虑、抵触、甚至恐惧的人,都会把目光对准你,对准你这个试点小组。你的每一步,都会被无数双眼睛盯着,放大,解读。”
“你做好了,他们会说这是侥幸,是特例。你稍微出一点差错,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,把你,连同你这个想法,彻底埋葬。”
周书记的眼神,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。
“这个试点小组,就是你的战场。这三个月,就是你的立威之战。打赢了,你才有资格,在江东这盘棋上,真正拥有属于你自己的棋子。打输了……”
他停顿了一下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这个想法,就死在今天。而你,也再没有第二次提出它的机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