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苏部长好!”
“部长好!”
那一声声“部长”,让林望的脚步瞬间定住。
他抬起头,目光穿过人群,精准地落在了中心那位女性的身上。
苏婉晴。
她穿着一身得体的深蓝色职业套裙,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,脸上化着淡妆。与在清水县时相比,她身上的气质发生了显着的变化。如果说那时的她是内敛的锋芒,此刻的她,便是沉稳的权威。一举一动,都带着一种久居高位者特有的气场,从容而坚定。
她正微笑着和身边的人说着什么,目光偶尔扫过走廊两侧。
就在这时,她的目光,与林望的目光,在空中相遇了。
那一瞬间,整个嘈杂的背景音仿佛都消失了。
苏婉晴的脸上闪过一丝极细微的、几乎不可察觉的讶异,但随即恢复了平静。她只是对着林望的方向,几不可见地,轻轻颔首。
而林望的【情绪图谱】里,却清晰地捕捉到了她头顶上那几枚耀眼的标签。
最明亮的,是一枚金色的[满意]。
这枚标签,像一枚官方印章,盖章确认了林望所有的猜测。他的调动,他的处境,都在她的掌控和预料之中。
在[满意]的旁边,是一枚同样亮眼的[提携]。这是一种来自上级对下级的、不加掩饰的栽培之意。
而在这两枚标签之下,更深层次的,是一枚沉静如海的、带着复杂光泽的标签——[布局]。
这个标签,让林望心中一凛。他明白,“提携”只是手段,“布局”才是真正的目的。她在他身上,寄予了某种超越普通下属的期望,或者说,她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,而他,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子。
整个过程,不过短短两三秒。
苏婉晴的目光已经移开,继续与身边的人交谈着,迈步向前。那群人簇拥着她,从林望身边走过,带起一阵混杂着高级香水和雷厉风行气息的风。
直到那群人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,林望才缓缓收回目光。
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那份关于舆情和信访的报告,忽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,和一种同样强烈的斗志。
他不能辜负这份[提携],更要弄明白那份[布局]的真正含义。
回到办公室,林望将自己彻底投入到工作中。他将报告里的每一个案例都单独摘录出来,上网查询相关的政策法规,又去内网的资料库里,调阅了近几年类似问题的处理结果。
一张巨大的网络,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。
傍晚时分,办公室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只剩下他一个人。他将所有的信息碎片进行整合,渐渐地,三个核心议题浮出了水面:
一、城市发展中的新旧矛盾:以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城拆迁为代表。
二、基层治理的权责不清:以物业公司、社区和街道办之间的责任推诿为代表。
三、干部作风的监督困境:以网络匿名举报查处难、效率低为代表。
理清了议题,接下来就是最难的部分——提出解决思路。
这不仅需要智慧,更需要勇气。因为每一个议题背后,都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。说得太浅,是隔靴搔痒;说得太深,则可能触碰到某些人的禁区。
他正对着电脑屏幕苦苦思索,桌上的内线电话忽然刺耳地响了起来。
林望拿起电话,里面传来赵立新略带疲惫的声音。
“小林,报告梳理得怎么样了?”
“科长,三个议题已经初步提炼出来了,正在构思解决思路。”
“嗯,”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似乎在斟酌用词,“思路要大胆,但落脚点要稳。不要怕得罪人,但也不能天马行空。”
这句提点,意味深长。
林望心中一动:“我明白了,谢谢科长。”
挂了电话,赵立新这番话让他更加确定,这份报告,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“笔杆子”考验。
他重新审视着自己提炼出的三个议题,忽然,一个细节让他皱起了眉头。
在那些关于“新城拆迁”的信访材料中,他发现有一个项目的名字被反复提及——“云龙湖新城”项目。而这个项目的主要承建方,是一家名为“建发集团”的公司。
他隐约记得,今天在食堂,曾偶然听到邻桌的人聊起,说这家建发集团的背景很深,与市里某位副市长关系匪
浅。
而更让他心惊的是,当他将“城市发展”和“干部作风”这两个议题关联起来,试图在其中寻找某种逻辑联系时,他的【情绪图谱】系统,那条刚刚解锁不久的、极少被触发的【因果线】功能,竟然有了反应!
一条微弱的、几乎透明的线条,从“云龙湖新城”这个名字上延伸出来,穿过层层迷雾,最终,指向了一个他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。
那线条的尽头,赫然连接着市委书记和市长之间那道代表着[制衡]与[竞争]的关系链!
林望的后背,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。
他终于明白,赵立新交给他的,根本不是一份报告。
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,是一枚探路的棋子,更是一道被精心包装过的、足以在云州市官场掀起巨浪的——选择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