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官场沉浮: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> 第60章 常委会针锋相对,林望之名初显峥嵘

第60章 常委会针锋相对,林望之名初显峥嵘(2 / 2)

最让他们震惊的,是第三部分——中长期规划。

“以生态农业项目为核心,建立‘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’模式,统一育苗、统一技术、统一销售,打造‘清水湾’绿色果蔬品牌……”

“利用泄洪渠形成的水利系统,改造下游低洼田,发展小龙虾、泥鳅等水产养殖,形成‘稻虾共作’的生态循环……”

“申请专项资金,修复并硬化通往县城的乡道,打通农产品外运的‘最后一公里’……”

这已经不是一份灾后重建方案了,这简直是一份清水乡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蓝图!思路清晰,数据扎实,环环相扣,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。

会议室里,只剩下纸张翻动的“沙沙”声。

钱坤也拿着一份,他的手指捏得纸张边缘都有些发皱,脸色铁青。他知道,刘建国绝对写不出这种东西。刘建国的报告,永远是“高度重视、加强领导、狠抓落实”那老三样。

“同志们,”苏婉晴的声音再次响起,打破了沉寂,“一份方案,或许说明不了全部,但至少能说明一个干部,他心里装的是什么。是自己的位子,还是老百姓的日子;是过去的功劳簿,还是未来的发展路。”

“我同意钱书记的观点,年轻人是需要磨练。但磨练,不是让他跟在老同志后面亦步亦趋,而是要把他放到最关键、最能打硬仗的岗位上,让他放手去闯,放手去干!我们党选拔干部,历来强调德才兼备,以德为先。什么是德?心里装着人民,就是最大的德!什么是才?能为一方水土带来改变,就是最好的才!”

她站起身,目光直视着主位上的县委书记赵德海。

“我提议,由林望同志,出任清水乡代理乡长,全面主持乡政府工作。至于刘建国同志,作为乡,我希望他能摆正心态,全力支持新同志的工作,抓好党建,当好班长,带好队伍。这,才是真正的稳定!”

一番话,掷地有声,铿锵有力。

整个会议室,鸦雀无声。

所有人都被苏婉晴这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给震住了。

她先是借省领导的势,占据道义高地;再用一份无可辩驳的方案,展示林望的硬实力;最后,重新定义了“稳定”,并对刘建国未来的工作提出了“希望”,看似给了台阶,实则是将了他一军。

钱坤张了张嘴,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他准备的所有关于资历、经验的说辞,在苏婉晴这番“重实绩、重未来”的论述面前,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到了县委书记赵德海的身上。

赵德海五十多岁,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,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。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听着,手指有节奏地在桌面上敲击着。

他是这个县真正的掌舵人,他的态度,将决定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。

他拿起那份林望写的方案,又看了一遍,然后缓缓放下。

他抬起头,目光在钱坤和苏婉晴的脸上,各停留了两秒。

“钱坤同志讲稳定,有道理。婉晴同志讲发展,也有道理。”赵德海的声音不疾不徐,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,“稳定是发展的基础,发展是稳定的目的。两者,并不矛盾。”

他打起了太极。

钱坤的脸上,稍稍恢复了一点血色。

苏婉晴则依旧平静,等待着他的下文。

赵德海端起茶杯,吹了吹浮沫,轻轻呷了一口,然后才慢悠悠地说道:“清水乡的乡长人选,关系重大。省领导的表扬,是荣誉,更是压力。这个担子,不好挑啊。”

他再次停顿,似乎在斟酌着什么。

会议室里的空气,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。

终于,赵德海的目光,落在了组织部长张恒的身上。

“张恒同志。”

“到,书记。”张恒立刻坐直了身体。

赵德海看着他,眼神变得锐利起来:“你们组织部下去考察,除了形成报告,肯定也跟方方面面的人都聊过。今天,我不听报告上的官话。”

他加重了语气,一字一句地问道:

“我就问你一句,你凭你个人这么多年的组织工作经验判断——这两个人,刘建国和林望,谁,更能让清水乡的老百姓,真正地过上好日子?”

这个问题,如同一把尖刀,瞬间刺破了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纱,直指核心。

张恒的额头上,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。他知道,自己的回答,将直接决定清水乡的未来,也将在县委这两大巨头之间,投下至关重要的一票。

整个会议室,所有人的目光,都死死地钉在了他的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