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收徒之念(1 / 2)

伏羲顺利转世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,预示着三皇时代波澜壮阔的序幕即将拉开。云逸一边关注着华胥部落的动向,一边加速推进知识典籍的编纂,同时自身的修行也未曾有丝毫松懈。

然而,随着对人族气运感应的日益清晰,以及对自身道途、闲云阁未来的更深层次思考,一个念头在云逸心中逐渐生根发芽——**收徒**。

此念并非一时兴起。

首先,是**道统传承**之需。他云逸并非无根之萍,他身负异世智慧,得圣人赠经,与天道核心“墟”羁绊日深,更摸索出了独特的对抗“道蚀”、滋养天道之法。闲云阁虽汇聚了不少奇才,但更多是志同道合者的聚合,并非他云逸个人道法的直接传承。他需要将自己的理念、道法,尤其是那份引导“人道”、修复天道的核心意志,寻一合适的传人,延续下去。这并非为了开宗立派,争霸洪荒,而是为了确保这份独特的“道”不会因他个人的意外而断绝。

其次,是**人族因果**之缘。他提出“人道之火,可以燎原”,闲云阁的未来与人族气运已然紧密相连。他自身亦与人族有着不解之缘,初临洪荒时便得人族信仰,弱水之灾时亦曾奋力救援。冥冥中,他感应到自己与人族早期的一些杰出人物,存在着一丝微妙的师徒缘分。在此人族当兴之际,收一两位身负气运、心性资质俱佳的人族弟子,不仅能加深与人的羁绊,更能通过弟子,更直接、更有效地践行引导“人道”的理念,将闲云阁的善意与知识,更自然地融入人族发展之中。

最后,也是**自身修行**之悟。参悟《道德经》日久,他对“无为而治”、“上善若水”有了更深理解。传道授业,解惑育人,本身亦是一种修行,一种对自身大道的梳理与印证。教学相长,或许能在教导弟子的过程中,触类旁通,对自己的道境提升有所裨益。

此念既生,便如种子破土,难以抑制。

云逸并未大张旗鼓,而是将此意告知了木岩长老等少数核心成员。

木岩长老闻言,抚须沉吟片刻,点头道:“阁主有此念想,实属必然。道统需承,理念需继。于人族中择徒,亦符合我阁引导‘人道’之宏愿。只是,收徒之事,关乎传承,非同小可,人选需慎之又慎。”

“长老所言极是。”云逸颔首,“我欲收之徒,首重**心性品德**。需心怀善念,坚韧不拔,有担当,明是非。其次,需有**缘法**与**悟性**,能理解并认同我阁理念,而非仅仅追求力量。至于根脚资质,反在其次。”

他理想中的弟子,并非一定要是未来名动洪荒的大能,但必须是能承载他之道、践行他之理念的合适人选。

“如今伏羲刚刚转世,三皇五帝时代开启,人族之中,英杰辈出,正是物色人选的大好时机。”风行接口道,“属下会令情报网络,多加留意人族中各部落涌现出的、符合阁主要求的杰出少年或青年,尤其是那些品性高洁、聪慧过人、或有特殊际遇者。”

“有劳了。”云逸点头,“然,收徒讲究缘法,强求不得。我等只需留意,提供信息,具体人选,待我亲自感应、考察后,再行定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