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并未像元始那样,因理念不合便心生排斥。相反,他认为洪荒天地,正需要这样的变数与活力,来打破旧有的僵局。只要这闲云阁不行那灭绝人性、倒行逆施之事,他倒是乐见其成,甚至……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,结一份善缘。
“多宝。”通天教主开口道。
“弟子在。”多宝道人上前一步。
“日后若遇闲云阁门人,可观察其行止,若无恶迹,不必为难。或许……未来可引为奥援。”通天教主吩咐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。
“弟子遵命。”多宝道人躬身领命,心中已然明了师尊对此新兴势力的态度。
**八景宫、娲皇宫、西方极乐世界……**
太清圣人老子,无为而治,对闲云阁的崛起只是静观其变,并未明确表态,但其赠予云逸《道德经》手稿之举,本身已说明了一些问题。
女娲娘娘身合天道,心怀造化,对于闲云阁引导“人道”、救助人族的行为,自然是乐见其成,隐有一丝赞赏。
而西方接引、准提二位圣人,则更多是从“因果”与“度化”的角度考量。他们注意到闲云阁汇聚了不少“奇才”,且理念独特,认为其与西方有缘,未来或可尝试度化其核心人物,将这股新生力量纳入西方教体系,以助大兴。只是目前时机未到,且闲云阁远在海外,难以接触,故而暂且记下,静待机缘。
圣人的目光,如同无形的大网,笼罩着洪荒。闲云阁的崛起,已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。元始的不喜,通天的兴趣,老子的静观,女娲的默许,西方的算计……种种态度,交织成一张复杂的棋局。
而此刻,远在闲云屿的云逸,虽无法清晰感知到圣人的具体态度,但他凭借与“墟”日益加深的联系以及对因果的敏锐,已然隐隐察觉到,闲云阁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“视野”之中。
他站在青霖苑外,看着苑内青蘅正无忧无虑地追逐着灵蝶,又望向那被云雾大阵守护的宁静家园,目光深邃。
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……”他低声轻语,“既然已入局,那便唯有步步为营,谨慎前行了。”
他深知,在圣人眼中,如今的闲云阁或许还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。但棋子,未必不能成长为棋手。他要做的,便是利用这难得的平静发展期,不断积蓄力量,提升自身与闲云阁的实力,直到有一天,能够拥有足够的底气,去面对那来自九天之上的目光,乃至……落子于这洪荒大世之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