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声名鹊起(2 / 2)

在部落族人眼中,便是苍穹之上风云变色,道道金光与无形力场降下,那些凶恶的妖族如同无头苍蝇般混乱,头目接连诡异死亡,最终士气崩溃,仓皇逃窜。

整个过程,闲云阁成员未曾露面,却以碾压性的、超出寻常理解的方式,化解了一场灭族危机。自此,“闲云阁”在那片区域的人族心中,几乎与“守护神”画上了等号,其神秘与强大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
另一次,两名来自不同势力的玄仙修士,因争夺一件在天坑附近发现的残破古宝,在不周山废墟外围大打出手,激战余波险些波及到被重重阵法隐匿的“闲云墟”入口。驻守的石坚启动了一部分外围防御阵法的反击模式,一道凝聚的地脉煞气混合着阵法之力,化作无形巨掌,直接将那两名打得昏天暗地的玄仙修士拍飞出数百里,虽未取其性命,却也让其受了不轻的伤,法宝也遗落当场。

两名玄仙惊骇欲绝,连对手是谁都没看清楚,只感受到一股深沉如大地、无法抗拒的力量,仓皇逃窜。此事虽未广泛传播,但在一定层次的修士圈子里,却成了“不周山废墟存在未知恐怖禁制或隐世老怪”的佐证,无形中也提升了与那片区域隐隐相关的“闲云阁”在知情者心中的分量。

这些或明或暗的事迹,经过口耳相传与不断发酵,使得“闲云阁”的名声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。它被描绘成一个隐藏在海外仙岛、门人弟子行踪诡秘、实力深不可测、秉持中立原则、偶尔会出于“人道”或“交易”原则出手的神秘势力。

这种名声,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
首先,一些在洪荒大劫中幸存下来、却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屑加入残余大势力、又对闲云阁理念有所耳闻的**能人异士**,开始尝试主动接触。他们或许通过救助过的人族部落传递信息,或许在东海沿岸留下特定的联络标记,表达投效或合作的意向。

其次,一些残存的、相对弱小的种族或势力,也将闲云阁视为潜在的盟友或庇护者,试图建立联系,尤其是在面对强大敌人威胁时。

最后,闲云阁的名声,也终于引起了一些洪荒真正**大佬**的注意。三十三天外残存的妖族天庭、一些隐世不出的先天神只、乃至那几位高高在上的圣人道统,或许都已在各自的渠道中,听到了这个新兴势力的名字。只是目前闲云阁远遁海外,行事低调,并未直接损害到他们的利益,故而大多处于观望状态。

面对逐渐鹊起的声名,云逸与闲云阁核心层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他们深知,名声是一把双刃剑,既能吸引同道,也可能引来灾祸。

云逸定下基调:“名声在外,非我所求,然既已来,亦不必畏惧。我阁行事,当依旧秉持本心。于投效者,严格考察,宁缺毋滥,符合我阁‘奇才’与理念者,方可接纳。于求助者,量力而行,以引导‘人道’自立为先,不可轻易卷入大陆纷争。同时,闲云屿之隐匿与防御,需进一步加强,绝不可因虚名而置自身于险地。”

于是,在名声逐渐传开的同时,闲云屿的防御在玄枢和石坚的主持下再次升级,内部管理也更加严格。对于外界的接触与合作请求,则由风行和木岩长老负责筛选与应对,秉持着谨慎与互利的原则。

闲云阁,这个在量劫废墟中悄然诞生、于海外仙岛默默发展的势力,终于开始以一种神秘、中立、而又不容小觑的姿态,正式进入了洪荒各方势力的视野。它的未来,注定将在机遇与挑战中,波澜壮阔地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