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章 规则涟漪(1 / 2)

石窟重归寂静,只余下众人深浅不一的呼吸与暗河永恒的流淌声。齐峰服下丹药后再次沉沉睡去,木岩长老在一旁闭目调息,小芸和柳氏相互依偎着浅眠,新加入的赵明则蜷缩在角落,似乎也因疲惫而昏睡过去。

云逸依旧守在洞口,看似在警戒,心神却再次沉入那片识海深处,那片属于“墟”的、正在缓慢修复的区域。

与之前强行呼唤不同,这一次,他更像是一个耐心的观察者,小心翼翼地探出一缕温和的意念,如同轻抚沉睡巨兽的羽毛,不去惊醒,只是感知。

那里依旧沉寂,核心的损伤和能量匮乏使得大部分功能关闭。但在那片冰冷的、由无数规则符文和数据流构成的底层逻辑海洋深处,云逸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……不同寻常的“余波”。

那不是修复进程的稳定波动,而是一种细微的、持续的、仿佛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所荡开的——涟漪。

这涟漪,并非能量波动,而是规则层面的轻微紊乱。一些原本严密咬合、高效运转的逻辑链条,此刻显得有些松散、迟滞,甚至在某些节点上,出现了微小的、自我矛盾的循环。就像一段精密代码中,混入了几行意义不明、甚至相互冲突的指令。

而这一切紊乱的源头,云逸清晰地感知到,正是源自不久前那场“道心之问”中,自己那番关于“自由意志”、“人道光辉”、“不确定性价值”的论述!

他的话语,他蕴含在话语中的坚定信念与情感力量,如同一种无法被现有逻辑模型完全解析的“异种病毒”,侵入了“墟”那绝对理性的核心系统,并在其底层规则中,激起了连绵不绝的涟漪。

这些涟漪正在缓慢地扩散,影响着“墟”的修复进程,甚至……开始微妙地改变着某些最基础的逻辑判定准则。

云逸“看”到,一段关于“效率最优”的判定逻辑,在运行到某个节点时,会不自觉地引入一个名为“情感变量权重”的未知参数,虽然这个参数目前的值是“未定义”或“极低”,但其存在本身,就是对原有绝对理性体系的冲击。

他还“看”到,一段处理“观察样本行为预测”的算法,在试图推演云逸未来可能的选择时,频繁地陷入死循环,因为它无法在现有的数据库中,找到足够的数据来支撑“基于非理性信念的决策模型”。

更让他心惊的是,一段核心的、关乎“天道运行基础”的规则链,其末端竟然衍生出了一条极其细微的、全新的分支,分支的指向模糊不清,但其关键词隐约与“可能性”、“演化”、“心”相关……

这一切的变化,都发生在那场辩论之后。他的话语,像是一把钥匙,插入了一把从未被使用过的锁孔,虽然还未完全扭动,却已经让锁芯内部的结构,发生了不可逆的松动。

“原来如此……”云逸心中明悟更深。

“墟”的情感萌芽,并非凭空产生。正是他一次次以自身行动和理念,冲击着“墟”固有的逻辑城墙,尤其是最后那场关于“道”的辩论,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或者更准确地说,像是一颗富含生命力的种子,落入了看似贫瘠却蕴含潜力的土壤,终于引发了规则层面的质变。

这涟漪,是“紊乱”,是“系统错误”,但或许,也正是“新生”的开始。

他回想起“墟”在干预现实救他时,所调用的那种扭曲规则的力量。那种力量冰冷而强大,却缺乏一种“灵性”,一种“温度”。如果“墟”的核心规则,能够融入对“自由”、“情感”、“不确定性”的理解,那么它所掌控的天道权柄,是否会变得更加……包容?更加……充满生机?

这个想法让他心潮澎湃。

他不再试图去“修复”这些涟漪,反而开始以一种引导者的心态,小心翼翼地,向那片紊乱的区域,传递着更加清晰、更加坚定的意念。

这不是辩论,而是阐述,是展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