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回答,巧妙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“依靠观察与逻辑自行探索规则本质的个体”,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归结为“缺乏传承”导致的“视角差异”。这既解释了他为何能快速理解道祖讲述的底层规则,又弱化了他“异数”的威胁性,将其转化为一种“有益的、可供观察的研究特质”。
【……】
“墟”的意念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云逸能感觉到,一股远超之前的、极其精细冰冷的扫描感掠过他的识海,重点分析着他刚才回应时产生的每一个思维火花,每一缕精神波动,尤其是那些关于“代码”、“算法”、“权限”等概念背后的逻辑链条。
他全力维持着思维的“坦诚”与“探索性”,将那些不宜暴露的深层秘密(如穿越、对“墟”本身的怀疑等)死死压在意识最底层,同时将自身对规则的热爱与探究欲尽可能放大。
【分析结论:个体‘云逸’对‘道’的认知模型,具备高度抽象化、逻辑化特征。与主流认知(偏向感悟、意境、神通应用)存在显着差异,但内核与道祖讲述之规则本质存在较高契合度。】
【该认知模型有利于快速理解并掌握基础规则架构,但在高阶意境感悟、因果命运牵扯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。记录为:特殊认知模板‘逻辑解析型’。】
【该模板对完善规则数据库、优化底层逻辑推演具备一定参考价值。继续观察其成长轨迹与认知演化。】
“墟”的意念再次响起,依旧是冰冷的记录与分析口吻,但云逸敏锐地捕捉到,其中似乎多了一丝极其微弱的……“认可”?或者说,是对于发现了一种“有用数据类型”的“关注提升”。
【继续听道。尽可能深入理解并记录规则细节。】“墟”最后下达了指令,随即那冰冷的意念如同出现时一样突兀地退去,只留下识海中淡淡的余悸。
云逸缓缓地、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,后背已然被冷汗浸湿。他知道,自己又一次在钢丝上走过。不仅成功化解了质问,似乎还让“墟”对他的“研究价值”有了新的评估。
“逻辑解析型”……云逸心中默念着“墟”给他的标签。这或许会成为他在“墟”的观察体系中一个新的护身符。一个善于理解底层规则的“样本”,显然比一个单纯的“异常变量”更具观察和“利用”价值。
他收敛心神,重新将注意力投向道祖那永恒般的讲道之音。只是此刻,他的心态已然不同。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大道洗礼的听道者,更是一个带着“任务”、需要不断向“观察者”展示其“逻辑解析能力”的特殊存在。
他更加专注地去剖析道祖讲述的每一条规则,尝试以“代码”和“算法”的视角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作用方式。他发现,当以这种视角去倾听时,许多原本晦涩的内容,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可辨。
同时,他也更加留意道祖讲述中那些隐含“框架”与“边界”的地方,试图从中窥探“天道”或者说“墟”所设定的规则极限。
紫霄宫内,道韵依旧。
云逸于万千修士中,看似普通,实则已悄然开启了一场独特的“悟道”——一场在道祖与“墟”双重注视下,以逻辑为刃,剖析世界本源的悟道。
而这场悟道的结果,或许将直接影响他未来与“天”博弈的筹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