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妥协(1 / 2)

你们越想把这件事定性为樊若水逼死张都监,自己越不能随你们的愿,原本还想严惩那个花和尚,现在看来倒是不能这么做了。

这些人这么想樊若水死,说不定他可能还真的掌握到什么关键证据,自己得好好问问。陆子扬心道。

局势就这么僵持了下来,站在最前面的老者神情也越来越着急,胡子一抖正准备据理力争,突然一队禁军领着张时弼等人从远处走来,围观的人群纷纷让开了一条路。

老者见状大喜,感觉腿脚都利索了几分,一边迎上去,一边高声喊道:“张翁,你可算出来了,快告诉大家伙儿,他们有没有对你滥用私刑?可曾逼你画押认罪?张都监的死,是不是他们下的毒手?”

张时弼扫视了周围一眼,见围了这么大的百姓,心中大定,他整理了一下衣服,正要开口,却听到也已经来到面前的陆子扬慢悠悠的说道:“张翁,你可是要想好了再说,我大宋律法明文规定,诬告反坐,以所诬之罪罪之。”

说罢,又刻意压低声音道:“而且本官已经查明,原乌江县主簿张慎,在处理流民田地纠纷上虽有偏颇,但也是无奈之举。本官决定,让其官复原职,你觉得怎么样?”

没错,陆子扬妥协了,其实他心里也很是无奈,谁让这件事牵扯到了赵德昭呢!

如果这些人大肆宣扬,说赵德昭听信樊若水的谗言,抓了本地有名的士绅,甚至直接把张都监的死按在赵德昭的身上,到那时,必将朝野震动,赵德昭也不用呆在这里了,只能灰溜溜的回汴梁。

哪怕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樊若水的身上也没用,毕竟是赵德昭带来的禁军抓的人,这是无法抵赖的。

经过这段时间自己和这些人打交道,自己发现这些人特别擅长制造舆论,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。先是在乌江县煽动百姓围城,后是在码头煽动船工闹事,现在又是如此。

如果自己硬刚到底,这些人肯定还会这么做,到那时,不仅赵德昭的名声保不住,自己也在和州没法干了,还得接受来自赵匡胤的怒火。

陆子扬感到憋屈的同时,心中也有些疑惑,今天这件事情分明有把赵德昭拉下水,甚至把他赶走的意思,但是这些人的靠山是赵普,难道这是赵普的意思?

但是淮南路水路转运使这个官职,明明是赵普帮他争取过来的,这说不通啊!想起赵普的几次提点,又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赵德昭一眼,不禁更加困惑了。

张时弼闻言一怔,到了嘴边的话猛地卡住。身旁老者急忙使眼色,他正犹豫不定,忽觉一道冰冷的目光死死锁在自己身上,满是警告的意味。他飞快扫过人群,脸色骤变,眼神瞬间变得坚定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