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海深处的波澜,未曾传回此界。
那两道破空而去的身影,仿佛融入了无垠的虚无,只留下渐行渐远的传说,与一片亟待新生、也正在新生的天地。
岁月,是最公正的史官,也是最无情的流水。
春去秋来,寒暑交替,转眼已是数十载光阴。
三界,并未因创造者的离去而崩塌,反而在既定的框架下,焕发出愈发蓬勃的生机。
灵潮持续奔涌,滋养万物。
枯竭的灵脉重新充盈,甚至孕育出新的矿藏。
许多以往罕见的灵草异兽,如今已不算稀奇。
修行之道,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。
新生代的修士们,在远比先辈优越的环境中成长,天赋卓绝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四大宗门镇守四极,如同四座沉默的丰碑,恪守着“护法”之责,不涉俗务,却无人敢挑衅其威严。
《百年和平契约》的框架下,虽仍有摩擦与争端,但大规模的族战与灭族惨祸,终究未曾发生。
三界议会,在最初的磕绊与磨合后,渐渐摸索出属于自身的议事规则与平衡之道。
争吵依旧,妥协亦成常态,但总体而言,秩序得以维系,文明得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喘息、发展、交融。
曾经的废墟之上,新的城池拔地而起,人间烟火鼎盛,凡俗王朝更迭,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。
仙门与妖府之间,甚至开始有了试探性的交流与有限的贸易。
一种新的、动态的平衡,在时间的沉淀下,缓缓成型。
英雄已远,故事未凉。
这一日,南瞻部洲,一个依山傍水、得益于灵潮而愈发富庶安宁的小山村。
村口,那棵据说已有千年树龄、沐浴甘霖后愈发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,晚饭后的村民们摇着蒲扇,聚拢在一起。
孩童们嬉笑打闹,最终被大人唤到身边,围成一个圈,眼巴巴地望着坐在树根磨盘上、一位须发皆白、精神矍铄的说书老人。
老人身前摆着一张小木桌,桌上唯有一壶粗茶,一方醒木。
夕阳的余晖透过枝叶缝隙,洒下斑驳的光点,晚风带着稻禾的清香与远处山林的湿润气息,拂过每个人的脸庞,宁静而祥和。
“啪!”
说书老人拿起醒木,轻轻一拍。清脆的响声瞬间抓住了所有孩童的注意力,连大人们也停止了闲聊,目光投了过来。
“上回书说到,那灵山之上,万佛寂灭,魔焰滔天……”
老人声音苍老,却中气十足,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,将数十年前那场决定三界命运的终局之战,娓娓道来。
他没有渲染过多血腥与恐怖,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身影上。
玉帝化龙,燃尽帝星;如来涅盘,佛光永镇;菩提祖师法身消散,时空禁法困魔;镇元子地书遮天,力竭沉睡……还有无数叫不上名字的天兵、罗汉、妖王、鬼卒,前仆后继,血染灵山。
孩童们听得屏息凝神,小拳头攥得紧紧的。
当听到悟空四灵归一,混沌道果圆满,一棒点杀异魔时,他们发出低低的惊呼,眼中满是崇拜。
当听到黑佛吞噬同伴、狠绝遁逃时,他们又气得龇牙咧嘴。
“……至此,灵山浩劫,终是尘埃落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