纠察灵官敏锐地察觉到气氛异常,凌厉的神念如利剑般扫过广场,厉声喝道:“南天门外,乃天庭颜面所在,不得交头接耳,妄议是非!违者按律处置!”
仙官天兵们立刻噤声,垂首肃立,不敢再有丝毫异动。
可流言已如泼出去的水,岂是一道禁令能收回的?
它从明处转入暗处,在神念传音中快速流淌,在眼神交汇里悄然传递,反而因这压制变得更加隐秘、更加汹涌,如同地下暗河,在无人察觉处奔涌向前。
如此规模的暗流,岂能完全瞒过凌霄殿上的那位?
端坐九龙沉香辇上的玉帝,正批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奏章,眉头忽然微微一皱。
他并未亲耳听到具体流言,可执掌三界权柄多年的直觉,让他清晰感受到天庭气运之中,混入了一丝极其隐晦的“浊流”——那浊流指向仙班内部,带着不忠与背叛的气息,如同细小的毒刺,扎在他心头。
“千里眼,顺风耳。”
玉帝的声音平淡无波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响彻凌霄殿。
“臣在!”
二位神将立刻出班,躬身听令。
“近日天庭,可有异常议论?”
玉帝目光如炬,缓缓扫过殿下众仙。
众仙卿皆低头垂目,心中惴惴,不知陛下为何突然有此一问。
千里眼与顺风耳不敢怠慢,立刻运起神通,试图探查流言根源。
然而,那流言已被混沌之力搅得混乱不堪,如同水中月、镜中花,他们只能捕捉到无数杂乱、扭曲的信息碎片,隐约涉及“勾结”“妖族”“权柄”等字眼,却难以拼凑出完整脉络,更无法追溯源头,仿佛是凭空生出的虚妄之言。
“回陛下,”千里眼面露难色,据实回禀,“流言纷杂,难以溯源,似与……部分仙卿吏员相关,却无实据。”
就在此时,太白金星手持拂尘,缓步出班,稽首道:“陛下,空穴来风,未必无因。
近期下界纷乱,妖族蠢动,恐有宵小之辈,趁机内外勾连,动摇天庭根基。
依老臣之见,需彻查仙班,整肃纲纪,以防微杜渐,肃清这股邪风。”
此言一出,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,激起千层浪!彻查仙班!这四个字让殿上众仙心头一紧,暗自捏了把汗。
玉帝眼中寒光一闪,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规律的轻响。
他本就对权柄旁落、结党营私极为忌惮,太白金星“整肃纲纪”的建议,正好击中了他的心病。
流言虽难以证实,却也难以证伪,若不彻查,万一真有内外勾结之事,岂不是养虎为患?
“传旨,”玉帝的声音骤然转冷,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,“着纠察灵官、值年太岁,暗中详查各殿仙卿、吏员往来交际,有无违禁之举,有无私通下界妖魔之行。
一应结果,不必经由他人,直接禀报于朕!”
旨意一下,整个凌霄殿的气氛骤然凝固,连空气都仿佛变得沉重起来。
众仙卿头皮发麻,心中将那散布流言的贼子骂了千万遍,却不敢表露分毫,只能暗自祈祷不要被卷入这场无形的风波,更怕在“彻查”中被揪出些许错处,引火烧身。
云逸子依旧在南天门外,认真核对着他的星图,仿佛对身后凌霄殿内的暗流汹涌毫无所觉。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
他成功地将猜疑的种子,深植于玉帝心中,也播撒在了整个天庭仙班之上。
接下来的,必将是一场波及甚广的清洗与动荡,是同僚间的相互猜忌与倾轧。
天庭的内耗,自此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他抬头,望了望那霞光万道的凌霄宝殿,目光平静无波。
下一个,该回狮驼国了。这局棋,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