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知见障,凝聚无数智慧结晶,亦形成思维牢笼。
书架上的经卷仿佛连成一体,散发出沉重的威压,空气仿佛凝固,佛光变得刺目。
猕猴王感到神识如同陷入泥沼,前行艰难,无数佛理概念相互碰撞,试图在他的混沌识海中构建出一个标准的“佛门思维模型”。
他的眉头微蹙,额角渗出细密汗珠,呼吸略显急促。
神识承受巨大压力,如同负重登山。
他再次催动混沌破妄之瞳,这一次,目光不再试图理解那些复杂的名相与体系,而是如无形利刺,直接穿透文字与精神烙印的表层,刺向所有佛法神通、理论最根源的基点——“缘起性空”。
任你万般神通,无穷妙法,皆由因缘和合而生,其本质为空寂。
这“空”,并非虚无,而是蕴含无限可能性的“混沌”另一种表述!
浩瀚经义如潮水涌来,试图淹没其自我意识。
无视潮水,直指源头“空性”,以混沌解构“缘起”。
猕猴王不再试图“学会”佛法,而是“利用”佛法印证己道。
情绪从压力下的挣扎,转变为发现本质的锐利。
刹那间,那沉重的知见障壁仿佛变得透明起来。
无数精妙的佛法神通,在其眼中褪去了神秘的外衣,显露出其依靠特定“缘起”(法则、愿力、手印、咒语等)构建的本质。
他看到了“掌中佛国”对空间的折叠原理,窥见了“他心通”对心念波动的捕捉法门,甚至触摸到了“金刚不坏”神通引动能量固化的规则节点。
就在他心神沉浸于洞见本源,周身那丝超脱的混沌意韵与周遭佛光产生细微排斥波动时,不远处,一尊静立如雕塑的护法金刚,眼皮微微抬起了一丝。
那目光如同实质,扫过猕猴王,带着审视与探究。
危险!猕猴王神识警铃大作。
他瞬间收敛所有外溢的混沌气息,破妄之瞳隐入识海最深处。
同时,他主动引导刚刚汲取的、关于“般若空性”的佛理在周身流转,脸上适时地露出一种僧众常见的、因领悟精深佛法而产生的困惑与思索交织的表情。
他甚至刻意让一丝佛力在指尖萦绕,模拟出初步理解某种神通奥义时的能量波动。
从冒险解析转为完美伪装。情绪从高度警觉到瞬间入戏。
· 细节与感官体验: 指尖佛力流转的微弱酥麻感,护法金刚目光扫过皮肤时如冰线划过的触感,以及内心如擂鼓般却强行压制的平静。
那护法金刚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三息,未能发现任何异常,只当又是一个在精深佛法前陷入思考的虔诚僧众,遂重新垂下眼帘,恢复古井无波的状态。
猕猴王内心冷笑,面上却依旧维持着思索的神情,缓缓将经卷放回原处。
他不再停留于这片区域,转身走向记载更多佛本生故事与普通修行法门的书架,如同一个普通的、需要换换思路的阅经者。
经此一番凶险的阅经,猕猴王看似一无所获,实则收获巨大。
他未曾被渡化,反而以混沌之道,洞穿了诸多佛法神通的“根基”。
他未曾迷失在知见障中,反而直指核心,将“缘起性空”的智慧熔炼于己身,使其混沌大道更加圆融,对抗佛门神通时,有了“釜底抽薪”的理论依据和洞察力。
他成功地在灵山藏经阁内,这片佛法最为浓郁之地,完成了一次危险的“偷师”。
于无声处,积累了未来足以撼动佛门安排的宝贵资本。
三元并进,佛门这一元,智慧之根已悄然深种。
他步出藏经阁,回头望了一眼那浩瀚经海,目光平静,深处却藏着如深渊般的冷澈。
下一站,或是轮回殿,那关乎未来佛子之心的关键所在。
但此刻,他需蛰伏,需消化。
灵山的智慧,已成了他囊中之物,只待来日,化作惊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