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登是神魂,伏羲是魄念。用现代化的词语来理解,就是;安登是理智,伏羲是欲念。理智要改变欲望,谈何容易?
人王安登生前要不是执意要改变伏羲,也不至于被伏羲暗算,失去了本体肉身。这就如同善良的理智,被邪恶的欲念吞没了一样。
根据种种古老的传说,伏羲乃是盘古大神身故之后所幻化而成。然而事实真相却并非如此,伏羲实则为人王安登自身分裂而出的真实分身。
至于人王安登,则是由创世之道演化而来的。正因如此,人王安登才与那创世大道同出一源。也正是凭借着大道这一层渊源,人王安登才得以融入我的肉身之中。
谈及伏羲这个真实分身一事,其实早在人王安登的修为踏入王境层次之时,便已经初见端倪。
想当年,在人王安登所处的那个时代里,王境层次的修为不过是一种基础性的修为而已。毫不夸张地讲,在那个时代,只要修者潜心修行,基本上都能迈入王境层次。
在人王安登所处的那个时代,人类相较于其他种族而言显得异常弱小。然而,令人惊奇的是,当时人类修者的修行速度堪称神速,简直超乎想象!
众多天赋异禀、惊世骇俗的修者们,仅仅通过稍作修炼,便能轻而易举地突破至王境修为。人王,那个时候代表修行的门槛。
正因如此,在那个时期提及人王这个称号,许多修者都会感到无地自容。以人王为名号,仿佛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。
尤其是人王安登的真实分身——伏羲,更是始终不愿意接纳“人王”这个头衔。他向来热衷于以“人皇”自称,并自诩为三皇之首。
每当人们谈及伏羲时,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便是他那三皇之首的赫赫威名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伏羲其实还有一个别称,名曰“百王之先”。
而这位所谓的“百王之先”,实际上所指代的正是人王安登本人。只可惜,对于伏羲来说,“百王之先”这样的名号毫无价值可言。
再加上后来,他以次欺主,悍然出手偷袭,将安登斩杀于刀下。也正因为这场变故,人王安登的名号在当时未能广泛流传开来,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然而,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当历史的车轮行进至封神之后,王境修者于这世俗人间,已然成为巅峰般的存在。
那些曾经高不可攀、令人敬畏的皇境、帝境乃至君境,皆已化作遥远传说,只可闻其名,而难见其形。唯有王境修者,依旧会时不时地冒一下头,留下王境的传说。
自从封神之后,每当提及“王境”二字,世人无不心怀尊崇与敬仰之情。久而久之,这种敬重之意竟逐渐蔓延开来,人王之名,仿佛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。
随着时间地流逝,世俗人间的修者数量愈发稀少,对于“人王”这一称号的认知和解读,亦悄然发生着巨大的转变。
由于种种荒诞不经的谬论流传于世,“人王”这个名号渐渐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——它似乎摇身一变,成为了代表着人类最高权力的象征符号。
正因为如此,每当有人提起“人王”这个称号时,众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感,仿佛此人拥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与威严。
但事实上,鲜为人知的是,“人王”这一称号,最初是由神族创造出来用以歧视人族所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