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清宫内,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,沉重得让人窒息。太子朱标那封字字泣血、直指皇叔的奏疏,如同最后一根稻草,压垮了朱无视脸上那勉强维持的镇定。他的脸色苍白如纸,眼底深处那抹冰封的寒意终于破碎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野兽般的疯狂与难以置信。
而殿外传来的“沈渊携决定性物证求见”的通报,更是如同丧钟,在他耳边敲响!
前无退路,后有追兵!且是来自帝国储君和查案钦差的联手绝杀!
朱元璋手握太子的奏疏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,他死死盯着朱无视,那目光中再无半分叔侄情谊,只有帝王审视逆臣的冰冷与杀意。“朱无视!太子亲自指认,你还有何话说?!”
声音如同九幽寒风吹过殿宇。
曹正淳早已瘫软在地,体若筛糠,他知道,完了!一切都完了!朱无视这棵大树,眼看就要倒了!
朱无视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,仿佛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。他缓缓抬起头,脸上竟然挤出了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,声音沙哑干涩:“陛下……太子殿下重伤初愈,神智或许尚未完全清明,记忆有所偏差也是有的……那刺客定然是刻意模仿臣的武功,欲行嫁祸之事!臣……臣对大明,对陛下,忠心可昭日月啊!”
到了这个时候,他依然在做最后的挣扎,试图否定太子的指认。
“冥顽不灵!”朱元璋怒极,猛地将太子奏疏摔在龙案上,“到了此刻,你还敢狡辩?!好!朕就让你死个明白!宣沈渊!”
“宣——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沈渊,晋见——!”
太监尖利的传唤声,如同接力般,一道道传向殿外。
脚步声响起,沉稳而坚定。
一身风尘、却眼神锐利如刀的沈渊,大步走入乾清宫殿内。他先向龙椅上的皇帝躬身行礼,随即目光如同冷电般扫过瘫软的曹正淳,最终定格在脸色惨白、眼神疯狂的朱无视身上。
“臣沈渊,叩见陛下!”
“沈爱卿平身。”朱元璋声音低沉,“你说有决定性物证,何在?”
沈渊直起身,并未立刻取出证据,而是先朗声道:“陛下,臣奉命查办太子遇刺一案,历经西山血战、黑市追踪、红叶庄揭秘,终在苍云山天机阁遗址内,结合前朝遗老血书与‘山河社稷图’残韵,印证出此案真相!”
他话语清晰,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,敲在朱无视心上。
“其一,”沈渊从怀中(实则是从须弥戒中)取出那卷在红叶庄祭坛得到的血书,由太监呈送御前,“此乃前朝司天监遗老,被‘天尊’掳至红叶庄作为祭品,临死前以血写就!其中明确记载,‘天尊’组织与朝中某权贵勾结,以邪术祭祀,意图窃取大明国运!而太子殿下,因其身份特殊,身负部分国运,正是他们最理想的‘祭品’!西山之约,本身就是一个针对太子的陷阱!血书中提及,那权贵的标志,便是一道至阳至刚、灼热无比的纯阳指力!”
朱元璋快速翻阅血书,越看脸色越是铁青,周身杀气几乎凝成实质!
朱无视身体剧震,厉声道:“污蔑!此乃前朝余孽构陷之词!岂能轻信?!”
沈渊不理他的咆哮,继续道:“其二,臣于天机阁内,得窥‘山河社稷图’残韵。此图乃映射山河地脉、关乎国运之奇物!” 他并指如剑,点向自己眉心,随即引动心神中烙印的那份神韵,混合着绣春刀的星辰之力,竟在身前虚空之中,勾勒出一幅残缺却意境浩瀚的光影图卷!虽无具体地形,但那山川走势、地脉流向中蕴含的“国运”道韵,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!
尤其是朱元璋,他身为帝王,对国运感知最为敏锐,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图卷光影与脚下这片大明江山气运的隐隐共鸣!此物,做不得假!
“陛下明鉴!”沈渊声音高昂,“‘山河社稷图’残韵显示,近期国运确有被外力强行牵引、扭曲之迹象!其牵引之节点,与西山、红叶庄之地理位置,以及血书中所载邪术仪式之方位,完全吻合!而牵引、扭曲国运所需之核心‘引子’,正是身负国运的皇室至亲之血——亦即太子殿下之血!”
图卷光影、血书指控、太子指认、地理吻合、动机明确!所有的线索,在这一刻,被沈渊以“山河社稷图”残韵为纽带,彻底串联起来,形成了一条无可辩驳、逻辑严密的证据链!直指铁胆神侯朱无视!
“而这至阳至刚的纯阳指力,”沈渊猛地转身,目光如炬,直视朱无视,“普天之下,除了神侯您,还有谁能将此法修炼至如此登峰造极、足以模仿太子殿下所受伤势的地步?!还有谁,能有如此权势,调动‘天尊’邪教,布下如此惊天杀局?!还有谁,能有如此动机,行此窃国篡逆之举?!”
声声质问,如同惊雷,炸响在金殿之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