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问题出在定位系统。” 苏杨拿着测试数据,彻夜未眠地分析,“上古阵法靠‘星象定位’,以特定星辰为坐标;现代科技用‘量子坐标’,依赖卫星导航。两者无法精准同步,导致空间折叠出现偏差。” 他提出一个全新方案:以自身对星辰气运的感知为 “锚点”,将北斗七星的气运波动转化为数字信号,与量子导航系统结合,建立 “气运 - 量子双坐标体系”。
为了校准坐标,苏杨连续七天在悬空殿顶部静坐,运转气运法则,记录北斗七星每小时的气运波动数据;柳芸团队则根据这些数据,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坐标转换算法;量子计算机团队则优化硬件,提高数据处理速度。第 19 次测试时,星槎模型成功穿越虫洞,精准落在预定坐标,空间折叠技术终于突破。
防御系统的完善同样充满挑战。星槎需要同时抵御物理撞击、能量攻击与空间干扰,团队最初采用 “多层符文叠加” 方案,在星槎外壳上依次刻画 “金刚符”“御灵符”“空间稳定符”。但测试发现,不同符文的能量场相互干扰,防御效果反而不如单一符文 —— 受到模拟陨石撞击时,金刚符的防御能量会削弱御灵符的能量反弹效果;遭遇能量攻击时,御灵符又会干扰空间稳定符的抗干扰能力。
“不能简单叠加,要让符文形成‘共生体系’。” 苏杨在团队会议上提出新思路,“就像天地气运的流转,每种符文的能量场都要找到契合点,相互滋养而非排斥。” 他亲自示范,以 “气运流转路线” 为核心,将三种符文的能量节点串联起来,让金刚符的防御能量在消耗后,能被御灵符的反弹能量补充;御灵符的能量波动,则能为空间稳定符提供额外的稳定场。经过近百次调整,终于实现 “一层符文,三重防御” 的效果 —— 在最终测试中,星槎成功抵御了相当于 10 吨 tNt 当量的能量冲击,以及直径 5 米的模拟陨石撞击,外壳完好无损。
研发期间,苏杨几乎没有休息时间。白天他在实验室与团队一同攻克技术难关,晚上则在悬空殿静坐,一边感悟气运法则,尝试将 “稳定”“流转” 等法则融入星槎设计,一边研究星图,分析 “希望之路” 沿途标注的暗红色危险区域,推测可能存在的宇宙风险。有一次,他在静坐时突发灵感,想到可以在星槎核心注入一缕 “守护气运”,让星槎如同拥有生命般,能自主规避部分危险,这个想法最终让星槎的安全系数提升了 40%。
在苏杨的带领下,团队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。柳芸为了优化阵法,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,最终在办公桌前晕倒,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工作;周伯为了铸造出纯度达 99.99% 的星陨铁外壳,亲自守在熔炉旁,调控火候整整一周;甚至连赵小婉,都主动延长培育灵植的时间,确保材料供应不中断。无数次失败后,大家不仅没有气馁,反而更坚定了信念 —— 他们知道,自己正在做的,是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大事。
一年后,当第一缕晨光透过悬空殿的窗户,洒在研发基地的停机坪上时,一艘长 30 米、通体呈流线型的银蓝色造物静静矗立 ——“希望号初代” 星槎终于建成。它的外壳由星陨铁与灵晶混合铸造,闪烁着幽蓝色光泽,表面的防御符文在阳光下若隐若现;驾驶舱采用超高清透明灵晶,能提供全方位视野;尾部的三个推进器,是由聚灵阵与核聚变反应堆结合的能量核心,运转时散发着柔和的金白色光芒;最核心的是,苏杨在星槎中枢注入了一缕 “守护气运”,让它能自主感知危险,微调飞行轨迹。
“启动测试!” 苏杨一声令下,柳芸按下控制按钮。“希望号” 的推进器缓缓亮起,平稳升空至百米高度,围绕悬空殿盘旋一周后,又精准降落在停机坪上,整个过程没有产生任何能量泄露或异常波动。测试数据显示,它的常规飞行速度可达第四宇宙速度,能在 3 个月内抵达火星;空间折叠技术最大跳跃距离为 100 万公里,且误差不超过 1 公里;防御系统能抵御大部分星际风险。
“成功了!我们成功了!” 研发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,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,互相拥抱庆祝。这不仅是一艘星槎的诞生,更是人类(至少是听雨阁)自主星际探索的第一步,是对抗 “收割者” 的第一道希望之光。
然而,喜悦并未持续太久。就在 “希望号” 建成后的第三天,钱福通匆匆走进苏杨的办公室,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:“阁主,昆仑山的‘观星谷’派人来了。”
“观星谷?” 苏杨停下手中的星图研究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。他曾在古籍中见过记载,这是一个传承超过五千年的古老流派,世代以观测星象、推演天机为业,早在汉朝就已避世,极少与外界接触,如今竟会主动联系听雨阁。
“他们的使者说,近期观测到‘天机紊乱’,北斗七星的气运轨迹出现异常偏移,与谷中世代守护的《星劫预言》高度契合。” 钱福通递过一封古朴的竹简,“他们还说,察觉到我们在研究星象与星际航行,认为我们可能掌握了应对‘星劫’的关键信息,希望能与您面谈,共享情报。”
苏杨拿起竹简,指尖抚过上面古老的篆字,心中瞬间明了 —— 观星谷的《星劫预言》,很可能与 “收割者” 的 “文明清理周期” 有关;他们观测到的星象异常,或许就是 “收割者” 即将到来的征兆。这不仅是验证星图真实性的机会,更可能是获取 “希望之路” 关键信息的突破口。
“立刻安排会面。” 苏杨站起身,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的 “希望号”,“地点就设在悬空殿议事厅,做好安保,确保使者安全。另外,通知柳芸、苏明月他们,准备好星图相关资料,我们或许能从观星谷的预言中,找到对抗‘收割者’的新线索。”
阳光洒在 “希望号” 的外壳上,折射出璀璨的光芒。苏杨知道,“希望号初代” 只是起点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而观星谷的出现,或许就是推动他们迈出下一步的关键 —— 无论预言指向何种未来,他都要抓住这一线生机,为人类文明在星海之中,开辟出一条真正的 “希望之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