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九阶红妆(2 / 2)

然而,在接过传国玉玺、即将宣读即位诏书之前,李承民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。他挥手示意礼官暂退,上前一步,立于坛边,目光如炬,扫过坛下黑压压的臣民,运足内力,声音如同惊雷,滚滚传开,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:

“朕,李承民,今日于此,告祭天地祖宗,即位称帝,开创‘昭武’新朝!”

声震四野,万众屏息。

他顿了顿,声音愈发沉凝有力,带着一种劈开混沌、重塑乾坤的决绝霸气:

“朕的江山,是铁与血打下来的江山!不是承袭于腐朽前朝,不是窃取自孤儿寡母!这万里山河,每一寸土地,都浸透着我昭武将士的热血!每一处关隘,都铭刻着忠勇之士的英名!”

“故此,朕立新朝,便要立新规!破旧制,便要破到底!”

他猛地抬手,指向身侧并肩而立的崔锦书,声音陡然拔高,如同龙吟,响彻云霄:

“世人皆言,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!朕今日便告诉你们——”

“朕的皇后,崔氏锦书,非是深宫之花,笼中之鸟!她是与朕并肩驰骋沙场的战友!是为朕研制利器、稳固后方的智囊!是在疫病横行时,亲赴死地、救民水火的国士!更是朕以血为盟、生死相托的伴侣!”

“这昭武的江山,有她一半心血!这新朝的律法,有她一半智慧!”

他的目光锐利如刀,仿佛要劈开一切陈腐偏见:

“所以,自今日起,朕之登基,便是她之封后!朕临朝听政,她便有参赞之权!朕颁布诏令,她便有副署之责!”

“朕在此立誓,昭告天下——”

李承民的声音如同宣誓,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,与对身边之人毫无保留的认可:

“朕的江山,必见朝阳!朕的皇后,必立身侧!”

“帝后一体,共治山河!”

“此誓,天地为证,日月共鉴!”

“若有违者,人神共弃!”

话音落下,整个承天坛上下,陷入了一片死寂!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宣言惊呆了!帝后共治!皇后副署!这简直颠覆了千百年来的皇权传统!

短暂的寂静后,坛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!尤其是那些追随李承民起兵的将士、受益于新法的百姓、以及心中本就敬佩崔锦书作为的人们,无不激动万分!这是对他们所追随的君王、所拥戴的皇后的最高肯定!

而一些守旧的老臣,则面色灰败,如丧考妣,却再无人敢出声反对。皇帝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宣告,其意志已不可动摇。

崔锦书站在李承民身侧,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誓言,感受着掌心传来的坚定力量,心中涌起滔天巨浪。她抬头望着他坚毅的侧脸,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,宛如神祇。她知道,这一刻,他不仅是在向天下宣告她的地位,更是在用最隆重的方式,为他们的关系,为她的理想,加冕。

礼乐再次奏响,更加恢宏。在万民瞩目下,李承民与崔锦书共同完成了祭天、告祖的仪式。随后,李承民接过礼官奉上的传国玉玺,却并未独占,而是与崔锦书一同,将玺印重重压在了即位诏书之上!双玺并列,象征着权力的共享。

最后,是封后大典的关键环节——缔结婚契。

一名内侍捧上一个早已备好的、以纯金打造、雕刻着龙凤呈祥图案的宝匣。匣盖开启,露出里面三件看似寻常,却意义非凡的物品:

一页微微泛黄、字迹略显潦草的纸张——那是北疆落雪亭中,最初的“合作契约”。

一卷绘制精细、标注着各种数据的牛皮图纸——那是改变战局的“星轨弩”核心设计图。

两缕用红丝线细心缠绕、柔软纤细的胎发——那是他们的双生儿女,李琰与李璇出生时的胎发。

这三件物品,分别代表了他们关系的起点(契约)、并肩作战的历程(星轨弩)、以及共同孕育的未来(孩子)。

李承民与崔锦书相视一眼,各自伸出食指,用金针刺破指尖,挤出一滴鲜血,滴入金匣之中。殷红的血珠,落在契约纸上、图纸边缘、以及胎发之上,缓缓晕开。

然后,李承民亲手合上匣盖,取出那方刚刚用过、印泥未干的传国玉玺,重重地压在了金匣的锁扣处!留下一个清晰的朱红印痕——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!

以国玺为凭,以鲜血为契,封存他们共同走过的路,也封印他们对未来的承诺。

“此匣,名为‘同心匣’。”李承民将金匣递给崔锦书,声音低沉,“置于中宫,永世为证。”

崔锦书郑重接过,感受着金匣沉甸甸的分量,仿佛捧着他们共同的生命与江山。

典礼至此,圆满礼成。

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
排山倒海的欢呼声,再次响彻云霄,久久不息。

李承民与崔锦书并肩立于承天坛顶,接受万民朝拜。阳光洒满坛顶,将他们身影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。身后,是巍峨宫城,万里山河。脚下,是浸透鲜血的台阶,与沸腾的民心。

一个新的时代,一个以铁血开创、以律法奠基、以帝后共治为标志的“昭武”时代,就在这九阶红妆之上,正式开启。

然而,站在权力与荣耀的巅峰,俯瞰着看似臣服的江山,李承民与崔锦书心中都清楚,真正的挑战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旧势力的残余,新政推行的阻力,边境未靖的烽烟,以及那双生儿女身上未解的谜团……都如同潜藏在盛世光影下的暗流。

同心匣已封,血阶已踏。

前路漫漫,风雨同行。

这九阶红妆,既是巅峰的加冕,亦是征途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