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凤钗藏诏(2 / 2)

淑妃茫然摇头:“臣妾不知……只知那次传递消息,是让娘娘子时去西苑废井,说是交换什么重要物件……其他的,臣妾一概不知啊!”

看淑妃的神情不似作伪,锦书知道从她这里能挖出的信息恐怕就这些了。她命人将淑妃看管起来,严密封锁消息。

随后,锦书亲自带人,在淑妃指认下,从她寝殿床头一个极其隐蔽的暗格里,找到了那支用锦囊包裹的“赤金点翠衔珠翔凤钗”。

凤钗在灯下华光流转,点翠羽毛栩栩如生,凤口衔着一颗硕大的东珠,确实精美绝伦。锦书拿起凤钗,仔细端详。重量、手感似乎并无异常。她尝试轻轻扭动凤首、凤尾、东珠等各个部件,皆纹丝不动。

难道秘密不在钗身本身?锦书沉吟片刻,目光落在那个装着凤钗的、看似普通的锦囊上。锦囊是普通的宫缎所制,但针脚似乎格外细密牢固。她心中一动,取出随身携带的、用于处理药材的锋利小银刀,小心翼翼地沿着锦囊的缝合线挑开。

锦囊的夹层被打开,里面并非填充的棉絮,而是另一层薄如蝉翼的、泛着淡淡金色的特殊丝绸!丝绸上,用比棋盘暗格中更精细的隐形药水,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!

锦书强压住心中的激动,立刻用药粉显影。字迹逐渐清晰,开头的几个字,就让她倒吸一口冷气!

“朕,孝端静皇后周氏,告天下臣民书:”

这竟然是一份……以孝端静皇后口吻拟定的、声讨萧承民的檄文!或者说,是一份准备在她认为合适的时机,公之于众的“遗诏”!

绢书上,孝端静皇后以悲愤凄怆的笔调,控诉萧承民“弑兄逼父”、“篡夺大宝”,污蔑他毒杀先太子、气死先帝,将自己伪装成“忧惧而崩”,实则被她隐忍逃生。她详细“描述”了萧承民种种“暴行”,声称自己手中握有先帝真正的“传位密诏”(指向“龙雀”?),并揭露萧承民之皇后崔锦书“出身不明”、“狐媚惑主”、“擅用妖术”(指火流星、银丝等),乃祸国妖孽。文末,她呼吁天下忠臣义士、萧氏宗亲,共同起兵,拨乱反正,迎奉“真龙天子”(虽未明言,但暗示其孙或另有安排),并声称自己将“于宗庙之前,泣血告天”,还天下一个清明!

这哪里是什么联络信物?这分明是一颗精心准备的、足以引爆朝野的惊雷!这凤钗,就是装载这颗惊雷的匣子!孝端静皇后将如此重要的“诏书”藏在淑妃的凤钗中,一方面是利用淑妃的身份做掩护,另一方面,恐怕也是将淑妃作为了一枚随时可以启动的棋子——一旦时机成熟,便可令淑妃“意外”发现或“被迫”交出此“诏”,使其更具“真实性”和冲击力!

好深的心机!好毒的谋划!她不仅要夺权,还要从法理和道德上彻底否定萧承民统治的合法性,将他和锦书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!

锦书拿着这张轻飘飘却重逾千钧的丝绸,手心里全是冷汗。她可以想象,若这份“遗诏”在某个关键时刻被抛出,将会在朝野掀起何等滔天巨浪!尤其是结合之前一系列的“天罚”、“弑君”谣言,足以让许多不明真相或心怀异志者蠢蠢欲动!

必须立刻让承民知道!

锦书带着凤钗和那份惊世骇俗的“诏书”,匆匆赶往养心殿。

萧承民看完丝绸上的内容,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,眼中风暴凝聚。他猛地将丝绸拍在御案上,发出“砰”的一声巨响!

“毒妇!好一个毒妇!”他咬牙切齿,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,“弑兄逼父?祸国妖孽?她倒是会颠倒黑白!这‘遗诏’若流传出去,天下必然大乱!”

他看向锦书,目光沉重:“锦书,我们面对的,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老妪。她是要彻底毁掉朕得来的一切,毁掉这个王朝的根基!这份‘诏书’的出现,说明她距离最后的行动,恐怕不远了!”

锦书点头,神色凝重:“而且,她将如此重要的东西藏在淑妃的凤钗里,说明淑妃这枚棋子,比她表现出来的更重要,或者,淑妃背后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联系渠道。承民,我们必须加快速度,在她发动最终阴谋之前,把她揪出来!”

萧承民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他走到窗边,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仿佛能穿透宫墙,看到那个隐藏在无尽黑暗中的敌人。

“她想要‘龙雀’来增加她这份‘遗诏’的分量?她想用这份‘遗诏’来动摇国本?”萧承民缓缓转过身,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,“那朕,就给她一个‘机会’!”

“承民,你的意思是?”锦书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。

“将计就计!”萧承民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,“她不是想要‘龙雀’吗?朕就放出风声,说太祖信物‘龙雀’已有线索,甚至……可以安排一场‘交易’。这一次,朕要布下天罗地网,看看这条潜藏了这么多年的毒蛇,究竟敢不敢露出她的真面目!”

一场围绕着“龙雀”和“遗诏”的终极较量,即将在这深宫之中,悄然拉开序幕。而这一次,萧承民决定,不再被动防守。

(第83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