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轮椅乾坤(2 / 2)

“王妃千岁!”

不知谁先喊了一声,顿时引发一片由衷的欢呼与跪拜!

崔锦书立于轮椅旁,看着下方跪倒的民众,心中却无半分轻松。她知道,这仅仅是第一回合。

果然,两日后,紫宸宫朝会。

虽皇帝病重免朝,但由内阁与宗人府主持的常朝依旧。朝堂之上,一名御史大夫手持玉笏,慷慨陈词,痛心疾首:

“……八王爷虽于国有功,然今双腿瘫痪,不良于行,有损天家威仪!且‘天罚’流言汹汹,民心不稳!为社稷计,为安稳计,臣恳请陛下,循祖制,暂夺八亲王爵位,移藩静养,以息天怒,以安民心!”

一石激起千层浪!数名早已串联好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,言辞恳切,仿佛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。

就在内阁首辅眉头紧锁,宗室亲王窃窃私语之际——

殿外忽然传来一声沉冷的通传:“八王爷到——!”

所有人愕然转头!

只见殿门处,李承民依旧端坐于那架榆木轮椅之上,由一名玄甲侍卫推入大殿。他一身亲王常服,面容冷峻,目光如电,缓缓扫过全场。那无形的威压,瞬间让喧哗的大殿鸦雀无声!

那御史大夫脸色一白,强自镇定:“王爷……您身体不适,何必……”

李承民根本未看他,只对御座空位微微颔首,算是行礼。随即,他目光落在那名御史手中尚未放下的奏章上。

“方才,是何人说要夺本王爵位?”他声音不高,却字字如冰珠,砸在金砖地上。

那御史硬着头皮:“王爷,此乃为社稷……”

话音未落!

众人只觉眼前寒光一闪!

嗖——!

一柄薄如柳叶、锋刃淬蓝的飞刀,如同毒蛇出信,自李承民袖中疾射而出!精准无比地擦过那御史的手腕,“夺”地一声,将他手中那卷弹劾奏章死死钉在了御座旁的蟠龙金柱之上!刀柄兀自颤动不休!

御史吓得怪叫一声,踉跄后退,手腕已被划破,鲜血直流!

满朝文武,骇然失色!无人敢出声!

李承民收回手,面色淡漠,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击并非他所为。他目光冷冷扫过那钉在龙柱上的奏章,声音冰寒彻骨,回荡在死寂的大殿中:

“本王腿虽暂不能行,然眼未盲,心更明!尔等魑魅魍魉之伎俩,看得一清二楚!”

他微微抬手,指向那奏章:“此等构陷忠良、动摇国本之言,留于柱上,以儆效尤!”

说完,他不再看任何人一眼,对侍卫微一颔首。

轮椅缓缓转动,载着那尊冷硬如铁的身影,在无数惊惧的目光注视下,从容驶出大殿。

朝堂之上,良久无声。唯有龙柱上那柄颤动的飞刀,和那卷被刺穿的奏章,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雷霆之怒与不容挑衅的权威。

栖梧苑书房,烛火再次亮至深夜。

李承民坐于轮椅中,翻阅着北疆军报,眉头紧锁。双腿的禁锢,显然极大地限制了他的行动,令他周身的气压愈发低沉。

崔锦书端着一碗刚煎好的汤药进来,轻轻放在他手边。目光无意间扫过那架轮椅,尤其是其略显笨重的木质结构和简单的滚轮。

她忽然停下脚步,蹲下身,仔细查看轮椅的构造。手指在扶手、支架、轮轴处轻轻敲击、摩挲。

“这轮椅……过于笨拙。”她忽然开口,声音里带着一丝工匠审视器物时的专注,“转向不便,遇槛难行。”

李承民从军报中抬眸,看了她一眼,未语。

崔锦书却似陷入了沉思,指尖无意识地在轮椅扶手的榫卯结构上划动:“若能改进……此处加固,可承重……此处设机括,或可……藏刃……轮轴若以精铁替代,再加装……或许……可固定重弩……”

她声音很低,近乎自语,眼眸却越来越亮,仿佛在透过这架束缚的轮椅,看到了某种更强大、更凌厉的可能性。

李承民看着她专注的侧脸,灯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上投下细密的阴影,那总带着疏离与冰冷的眉眼,此刻因沉浸于思考而显得异常生动,甚至……有一种独特的、令人移不开视线的魅力。

他握着军报的手指,几不可察地微微收紧。

崔锦书并未察觉他的注视,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,似乎已经忘了眼前的人是谁,忘了他们之间冰冷的契约与隔阂,只专注于如何将一件束缚之物,改造为……利器。

良久,她似乎有了初步构想,才恍然回神,抬起头,正对上李承民深不见底的目光。

她微微一怔,迅速收敛了所有外露的情绪,恢复平静,站起身:“药快凉了,王爷请用。”

说完,她转身离去,仿佛刚才那一刻的专注与灵动,只是错觉。

李承民看着她消失在门外的背影,又低头看了看手边那碗氤氲着苦涩气味的汤药,久久未动。

窗外,夜风呼啸。

轮椅困住了猛虎的身形,却困不住其睥睨天下的锋芒。

而一双善于发现与创造的手,已悄然开始,为这暂时的困局,酝酿一场石破天惊的逆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