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把一件本就合规的事重新讲一遍,目的不是求援,而是示好。
而沙瑞金,坐到今天这个位置,岂能听不出弦外之音?
他心中了然,脸上却不动声色,只是笑着点点头,目光温和地看着祁同伟,缓缓开口:
“同伟啊,这事真不算什么。
一间屋子而已,你要愿意,咱俩现在就能换。
你老师那是关心你,也是敲打你——让你记住,坐进那个位置,就得配得上那份责任。
刘省掌当年是什么人?那是咱们汉东改革路上的开路人,敢闯敢拼,遇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
面对阻力从不含糊,这才叫担当。
我和你老师都盼着你能接下这股劲儿,延续这份气魄。
同伟,别辜负了你老师的栽培啊。”
沙瑞金这话,看似在谈往事,实则是顺势引导。
他巧妙地将高育良拉进来,借前辈之名,传递自己的意图:
支持改革,就是继承刘省掌的精神。
而如今的汉东,正需要这样的人站出来。
改革的方向是什么?虽未点破,但谁都明白——房产试点,是眼下唯一的突破口。
这是中央给的机会,更是他向上更进一步的关键一步棋。
赵立春倒台让他稳住了位子,而这一次的改革浪潮,则是他跃升的跳板。
错过这次,往后恐怕再难有同等机遇。
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,不容闪失。
至于推进速度——那是上面明确下达的硬指标,不容讨价还价。
他若执行不力,一切皆空。
正因如此,他才格外看重祁同伟的态度。
即便无法完全争取到支持,至少也要让对方表现出一定的配合意愿。
只要有这个姿态在,未来就有转圜余地。
哪怕一时看不出用途,他也必须牢牢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契机。
这就是沙瑞金——汉东一把手,权力核心的掌舵者。
而祁同伟,又怎会听不懂这些话里的深意?
他本就是极聪明的人,深知沙瑞金的立场和底线。
他知道,在这片土地上,没有永恒的同盟,也没有永远的对手。
利益流转之间,唯有审时度势者才能立足。
因此,当沙瑞金话音落下,他并未顺着对方的逻辑附和,也没急于展现自己的机灵劲儿,反而低眉顺眼,装作一副憨厚模样,仿佛真是被教诲打动的晚辈。
“沙书籍,您说得对。
我走到今天这个位置,说实话,要不是有您的提携,还有老师的关照,我恐怕连副省级都轮不上,更别提现在这些担子了。
沙书籍,您的话我会牢牢记在心里。
今后的工作中,我一定严于律己,带好头、作表率,让咱们汉东的干部都看得到、听得到。
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,把人民的利益摆在前头。”
祁同伟这番话,表面恭敬,实则巧妙回避了重点。
他没有正面回应沙瑞金关于深化改革的主张,也没明确表态支持,反而借这个机会,不动声色地亮明立场——
一切为了百姓。
这话听着朴实无华,却暗藏锋芒。
意思很明白:我立场坚定,不会轻易动摇。
说得很体面,滴水不漏,谁也抓不住他的把柄,就连沙瑞金此刻也只能点头。
沙瑞金当然听得懂这话里的分寸。
他知道祁同伟并非真心顺从,可他也清楚,眼下不能强求。
人心一旦成形,比移山填海还难改变。
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,如今依旧适用。
对他而言,这并不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