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最后一道防线!(1 / 2)

祁同伟也只是含笑点头回应,神情自若。

在这场常委会上,他早已不屑于计较这些表面功夫。

因为在祁同伟眼里,胜局已定——

优势如此明显,怎么可能输?

直到高育良走进来,祁同伟才缓缓起身,亲自为他拉开椅子,等老师坐定后,自己才在一旁落座。

祁同伟参加常委会次数不多,真正搅动风云的也就两次。

可就这两次,便稳稳确立了他在权力核心的第三把交椅。

这样的例子,在整个汉东省的历史上,从未有过。

可一旦换成祁同伟,一切又显得那么顺理成章。

一如往常,沙瑞金最后一个步入会场。

他一进门,全场顿时鸦雀无声。

在座的每一位,都是跺一脚震三震的角色,平日里在外呼风唤雨。

可此刻,却个个低头敛目,大气不敢出。

这画面,多少有些讽刺。

沙瑞金环视一圈,沉声开口:

“同志们,今天请大家来,是因为京州出了件大事。

大风厂原厂长蔡成功,要起诉李达康同志。

这件事,大家都了解了吧?

不仅在汉东,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。

影响极其恶劣,已经演变成一起公共事件。

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应对方案。

达康同志,你是当事人,你先谈谈。”

这一次,沙瑞金没有丝毫客气,直接点名李达康发言。

在他看来,这件事归根结底,还是当年大风厂事件的余波。

他相信以李达康的能力,足以应对。

但他之所以召开常委会,正是为了防着祁同伟暗中作梗。

借集体决策的名义把他牵制住——毕竟在这里,书籍才是最大的。

这是他的算盘。

而听到这话的李达康,只是朝沙瑞金微微颔首,随即目光毫不掩饰地投向祁同伟——

毕竟,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,就在眼前。

“蔡成功要告我,我接受。”

说到底,他确实有这个权力,这是他的职责所在。

可大风厂的事,早就该画上句号了。

不能再节外生枝,这些年我经历得太多,早已见惯不惊。

这种小事,本不该劳烦各位同事费心。

但既然大家要听我说几句,那我就直说了。

老大风厂的股权确实存在瑕疵,这点我不回避。

然而城市要发展,那块地确实有它的规划价值,这一点我也承认。

但另一面,大风厂长期亏损、入不敷出,同样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实。

目前所有问题都已经有了明确处理方案,归属权也已厘清。

至于蔡成功原先涉及的资产,全部冻结在专用账户中,一分未动。

这件事我会和他本人沟通,如果他不同意调解方案,无法达成共识——

我也接受这个结果。

到时我会亲自出庭说明情况,由司法程序给出最终裁定。

事情就这么简单。

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想请示一下:

这个蔡成功,为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重新冒出来?

据我所知,他现在仍处于羁押状态。

这其中的缘由,还望祁书籍给我一个交代。”

此刻的李达康语气平稳,条理清晰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,他没有半分慌乱,反而借势发力,顺势向祁同伟施压。

他的话虽说得含蓄,但在座的人都听得明白——这是亮出了刀锋。

他要祁同伟对此事作出回应,话里藏针:

你一个证法委书籍,为什么要拿蔡成功当棋子,冲我李达康发难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