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一贯的立场!(1 / 2)

从祁同伟的语气判断,她几乎可以断定——

在省韦常委会上,陈海的任命已经通过了。

陈海曾是她的老领导,听到这个消息,自然高兴。

更让她暗自松一口气的是,赵东来没被选中。

对她来说,赵东来实在太过纠缠,整天围着她转,想躲都躲不开。

现在眼看要换岗的事黄了,她心头一块石头总算落地,不用被迫调离了。

但她不知道的是,自己听到的只是表象。

真正能拍板的人,不在汉东,而在电话那头。

此时,公安部的陈部长刚听完祁同伟的一席话,心中已然了然。

这哪是汇报?分明是在表态:他对陈海上任,不赞成。

那好办——只要部里这边压一压,事情就成不了。

这种操作对陈部长而言,轻而易举。

在他眼里,沙瑞金算什么?两人管辖范围根本不重叠,上面也管不到具体人事安排。

公安系统有其独立性,地方再强势,也插不进手。

以往各省报上来的人选,只要不过分离谱,他通常都会点头放行。

这次汉东提的陈海,论资历能力也算不上荒唐。

但问题不在人好不好,而在祁同伟认不认。

只要祁同伟不满意,那就是不合适。

就这么简单。

此刻,祁同伟的态度,就是公安部的态度。

想到这儿,陈部长嘴角微扬,语气平和地开口:

“同伟啊,我们这边研究了一下,觉得汉东这位同志,经验还是偏浅了些。

公安厅一把手责任重大,不能由外行来带路。

这个决定,希望你理解。”
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我们也知道你们地方有考量,但部里看得更全局些。

这个时候,还得请你支持我们的判断。”

这话讲得极为讲究。

两人通着电话,一句多余的话没有,也没有任何越界的表述。

毕竟通话是要留档的,有些事只能心照不宣。

可正是在这看似公事公办的对话里,彼此的默契展露无遗。

陈部长一句话就把皮球踢回给中央层面:这是部里的决定,和地方无关,请你理解。

就算日后沙瑞金不满、往上反映,查到这段记录,也挑不出半点毛病。

祁同伟自然心领神会。

目的已达,何必再多言?

更何况,陈部长这番说辞,简直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台阶。

他哪会有意见?当即回应道:

“您放心,部里的指示我们坚决执行。

汉东公安厅始终以部里马首是瞻,无论什么时候,都听从您的指挥。

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。”

这话说得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。

电话那头的陈部长听了,忍不住笑了笑。

这时候可不是小事。

虽然公安部对地方有指导权,可就像省厅管市局,也只是半只脚踩进去。

如今他按着祁同伟的意思出手,等于把地方人事纳入了部里“合规”干预的范畴。

而祁同伟这一句表态,不只是顺从,更是忠诚的宣示。

尤其是当年他穿着警服亲自带走赵立春的那一幕,至今仍被视为典范——一个出身地方的干部,能把组织原则摆在亲情之上,这份分量,岂是一纸任命能衡量的?

于是,陈部长语气略带深意地补充了一句:

“同伟,那就这么定了。

关于陈海的任职,部里不予批准。

不是针对汉东,纯粹是人选确实不妥。

今天下午文书就下发。”

后面的话,他没再说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