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终究是死水一潭!(2 / 2)

在场众人立刻响应,掌声热烈响起。

这样的情景,在近来的会议上极为少见。

这段时间高压不断,每次开会不是追责就是整顿,气氛总是紧绷如弦。

而这一次,开场竟是褒奖与肯定,的确不同寻常。

其实也不难理解——

单说祁同伟这段时间的动作:从京海开始,再到绿藤、山水集团,

牵涉的都是规模庞大的企业。

虽然查扣了不少资产,但钱一旦冻结,终究是死水一潭。

问题就在这里,这些资金花完之后,

若没有新的产业接续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企业是地方经济的脊梁,不是每个百姓都能自谋生路。

没了厂子,饭碗就悬了。

几十万人虽不至于造反,可一旦闹起来,影响巨大。

大风车厂那次几千工人集会就是前车之鉴。

好在沙瑞金刚到任,不至于背锅,否则一个处分跑不掉。

而那些企业本是一道道安全绳,谁也不敢轻易去剪断。

可祁同伟二话不说全都清了。

所幸后续补救及时,多家港资企业接连落户汉东。

才稳住了阵脚,让整个省的局面重新活络起来。

在沙瑞金看来,这一切变化,都归功于高育良的治理能力。

当然,高育良心里清楚,真正的推手是祁同伟。

靠着和胜帮的老许牵头,引来一批港台商界人士投资设厂,

填补了大量产业空白。

这些人虽在港岛有些背景复杂,

但在汉东做事规规矩矩,合法经营,绝非乱来之徒。

正是这批人撑起了如今的局面,也是他高育良和祁同伟能坐稳位置的根本。

此刻沙瑞金借机给高育良戴高帽,

实则是抛出诱饵,等着对方接话。

关于祁同伟的提拔问题,由他先提出来,总比田国富开口要体面得多。

可高育良岂是容易入套的人?

他神色安然,嘴角含笑,目光淡淡扫过众人,并不急于回应。

他知道,沙瑞金曾答应祁同伟的事——

进常委,必须有人推动。

他也猜得到对方的用意,但此刻更确信一点:

沙瑞金比他更急。

因此,他反而沉得住气,神情从容,半点不慌。

这一幕落在沙瑞金眼里,却是心头发紧,一时竟不知如何往下接。

坐在侧下方的李达康,早就察觉到了这微妙的僵局。

他曾是秘书出身,察言观色早已融入骨血。

此时正是他该出手的时候。

正当所有人等待高育良开口之际,李达康清了清嗓子,朗声说道:

“沙书籍,您这话太谦了。

如今汉东的大好局面,根本在于您的引领和布局。

现在的汉东,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。

自您主导反腐扫黑以来,全省风气为之一新,

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成效中,都名列前茅。

当然,育良省掌在这方面也贡献突出。”

可沙书籍,您这份功劳,实在功不可没啊。

若不是您站得高、看得远,稳稳把住方向,汉东哪能有今天这局面?

这一点,我们每个人都得向您学习,向育良省掌这样的态度看齐。

毕竟眼下这个节骨眼上,咱们汉东最需要的,就是这份担当和定力。”

此刻的李达康神采飞扬,一番话看似恭敬,实则滴水不漏。

既捧了沙瑞金,又顺带抬了高育良一把,两头都落了好。

沙瑞金面上依旧含笑,可眼神已经微微一沉。

他心里清楚得很——自己来汉东才多久?真正落地的政绩几乎为零,大部分时间都在理顺关系、稳住阵脚。

李达康这话,说得动听,实际上却像一记耳光,轻轻扇在脸上,响得清晰。

可他又不能驳斥,人家明明是出于“拥护”,挑不出错来。

这时候要是反驳,岂不是显得心虚气短?那岂非自打嘴巴?他怎能干这种掉价的事。

高育良静静看了李达康一眼,心中已然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