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安这条线,要靠案子磨人,
要有靠山撑腰,要有待遇留人。
这些,祁同伟早早就安排妥当。
祁同伟能稳坐公安厅这把交椅,
真以为全靠高育良撑腰?那可就太天真了。
事实上,如今公安系统能在省内有这般局面,
背后多少都有祁同伟的影子。
早年他还是副厅长时,
就已经开始布局,搞起了“育苗”。
像潘江海这样既有经验又能转型的骨干,
都是他重点栽培的对象——案子上压担子,
讲台上给机会,一步步磨出真本事。
就连赵东来现在被人称作破案高手,
其背后的成长路径,也绕不开祁同伟当年的安排。
由此可见,祁同伟的地位,不是吹出来的,
是一步一个脚印,实打实干出来的。
看着眼前这位拘谨的老刑警,祁同伟心里其实挺得意。
他笑着抬手,语气轻松:“潘师傅,别站着了,坐下说话,咱们这儿不兴那么多规矩。”
话是好话,可潘江海哪敢真当回事?
嘴上说得随意,身份摆在那儿——那是厅长!
他不过是个区分局预审队的老警员,
就算在自己地盘上有点分量,见了上面的大领导,
骨头也得先软三分。
尽管对方态度和善,他仍是规规矩矩地在对面落座,背脊挺直,不敢有半点松懈。
等坐定了,潘江海才整理了下思路,开口道:
“祁厅长,我们预审组对赵瑞龙的初步讯问已经完成,这是整理好的材料。”
说着,把手里那份文件轻轻推到祁同伟面前。
祁同伟接过,翻了两页,没细看,抬头笑了笑:
“老潘啊,这次任务辛苦吧?有没有什么困难?
我早就跟
别客气,缺人、缺资源,直接说。”
按常理,这种审讯本不该由省厅亲自牵头,
通常都交给地方处理。
这次破了例,足见事态非同一般。
而此刻的潘江海,脸上却有些不自在。
倒不是有什么难处,也不是压力大得扛不住,
而是……这人太好审了。
干了一辈子预审,什么样的硬骨头没见过?
能让他亲自出马的,哪个不是油盐不进、嘴比铁牢?
十句里能有一句真话就不错了。
可这个赵瑞龙,
根本不用怎么撬,一搭话就全倒出来了。
整个过程简直像是拿宝剑去刨土沟,
用不上劲,反而觉得荒唐。
虽说案情重大,他也不敢马虎,
报告本该昨天就交,但他还是反复核对了两遍才敢送来。
听祁同伟这么一问,他也忍不住坦白:
“厅长,说实话,这回真谈不上压力。
这小子脑子直,问什么说什么,连跑题都能自己绕回来。
干了几十年,头一回碰上这么痛快的口供,
我都寻思着,这话往外说,别人信不信。”
祁同伟一听,先是一怔,随即朗声笑了起来。
赵瑞龙还真是窝囊,他们这边费尽心机布网多日,
结果人家一见面就把底牌掀了个干净。
招得痛快,查得轻松,表面看是好事。
可祁同伟要的,偏偏不是这个。
他需要的是时间,是节奏,是把事情拖住、抻开,
而不是一口气收网。
但眼下这点小事,难不倒他。
这块地盘上,什么事该快,什么事该慢,
他说了算。
他依旧带着笑,意味深长地说道:
“潘师傅,这回可是大材小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