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人,无论智商还是情商,都是人中龙凤,经历层层筛选、步步为营,才走到今天的位置。
二流人才,则选择了下海经商。
这些人,表面上看不到太多光环,却心怀梦想,一头扎进了商海。
当然,这里说的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。
赵瑞龙不算在列,他那种背景,哪怕是个猪都能赚到钱。
有赵立春在背后撑腰,要是还赚不到钱,那才叫奇怪。
至于三流人才,大多进了体制。
不是说那些飞黄腾达的,而是普通的公务员、国企职工、事业单位人员。
体制内,是他们最安稳的港湾,收入稳定、风险低,是华夏社会最扎实的中坚力量。
几代人积累下来,一个家族在当地扎根,一旦出了个顶尖人物,整个家族便能跻身地方豪门。
如今县城里的那些“婆罗门”,基本都来自这个群体。
而最底层的“边缘人才”,则是那些漂泊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。
有的进私企,有的做派遣,连个正式编制都难求,只能勉强维生。
他们被戏称为“牛马”,是“吉祥三宝”“铁人三项”的预备役。
某种程度上,他们的日子还不如体力劳动者,自视清高却难有出路。
也有一部分是传统行业的学徒,比如瓦工、木匠等,靠师徒传承谋生。
他们的收入可能比大学生还高,但由于社会流动性强,各个层级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。
虽然整体趋于稳定,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,又会重新洗牌,如此反复循环。
眼下,祁同伟这位一等人才,不就把赵瑞龙捏得死死的?
“财产冻结这事,不止我厅能办,市局、检察院都能申请。”
“你这回搞刘行健太过头了,连沙瑞金都注意到了。”
“现在这案子已经不归我管,是侯亮平在查。”
“侯亮平这个人可不简单。”
“钟家的女婿,曾在反贪总局任职。”
“新闻上那个冰箱藏两亿的事,就是他破的。”
“你得小心了,能不回来就别回来。”
“我这证法书籍的位置也不稳,啥实权都没有。”
“我现在日子也不好过。”
祁同伟的话,一半是真的,另一半则是故意放的烟雾弹。
侯亮平确实是负责此案的人,其余的全是编的。
可赵瑞龙哪分辨得出?他只知道,自己的好哥哥被反贪局压着。
那个“证法书籍”,不过是个空架子。
祁同伟这几句话,让赵瑞龙又找回了熟悉的那种感觉。
以前的祁同伟,就是公安厅长没有副省待遇,连说话都没分量。
这种状况在他身上出现也不奇怪,毕竟出身寒微,靠运气爬上来。
如今祁同伟示弱,反倒让赵瑞龙重新嚣张起来。
“侯亮平?还有这种人物?”
“在汉东,容不得他这么横!想办法搞定他。”
“不过眼下我这事儿,还得靠你。”
“这个侯亮平,得你亲自去探探底。”
“不行的话,我让我爹把他调走。”
“什么东西,阿猫阿狗也敢来管我们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