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着,他将目光转向高育良,带着一丝笑意问道:
“育良,你现在主政汉东,有什么感受?工作也慢慢上手了,第一感觉怎么样?”
高育良听了,神情略显复杂,轻轻叹了口气,开口道:
“说到底,就是一个字——累。
事无巨细,都要操心。
汉东是有基础的,但资源分布太不均衡了。
就像同伟说的,这些年变化确实大,但区域之间、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。
经济上的问题还容易解决,更难处理的是思想层面的问题。
人情风盛行,干什么都要找关系、托熟人,根本没有现代治理应有的规范。”
赵立春听后,仿佛早已预料,点头说道:
“育良,我知道你想表达什么。
但我问你一句,这些问题,真是你该去操心的吗?那是沙瑞金的职责。
我能理解你的思维方式,因为你的性格一向如此,总是想得太多、太深。
但从省掌的角度来看,这样的思考方向并不合适。
你得清楚自己的身份,你现在是省掌,不是书籍。
当初我本想让你当书籍,是为了让你更顺手些。
可结果阴差阳错,你成了省掌。
既然做了省掌,就要有省掌的样子,不越界,是基本。
一个团结协调的班子,才能把工作做得更顺利。
你的任务,是把经济和民生抓好,至于意识形态的事,就交给沙瑞金去处理吧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缓和了些:
“当年我大力推动开放,得罪了不少人,到现在还有人记恨。
但我从不后悔,因为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,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。
当然,因为时间紧迫,很多问题没来得及解决,比如你提到的贫富差距。
我其实也有过考虑,但当时只能先抓发展。
如今你接了省掌的担子,如果你觉得有必要,可以从这方面入手。
我会把我掌握的资料整理好交给你,也算是完成我一点心愿。
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轻松点的做法,安稳地干完这一届,顺便给同伟铺铺路,然后功成身退。
这也不失为一个选择。
但我相信,你不会这么做。”
此时的高育良神情专注,赵立春的这番话,不是谁都能听到的。
这些都是他几十年仕途积累下来的经验之谈,远不是街边闲谈可以比拟的。
正如赵立春所说,高育良心中一直憋着一股劲,想干出点名堂来,但方向却有些偏,没有找准发力点。
如今听赵立春一番点拨,他顿感思路清晰,豁然开朗。
高育良也站了起来,神情庄重地朝对方深鞠一躬。
“老书籍,您这番话让我醍醐灌顶。
这份恩情我会铭记于心。
我替汉东人民向您表达感激之情。”
赵立春见一向严肃的高育良竟也做出这般举动,脸上笑意止不住,一边摆手一边笑着说:
“谈不上什么点拨,只是把该交代的事说清楚罢了。
说句实在话,老刘现在的性格,也有我的责任。
以前我太过强势,做事风格独断些,才让他和我配合起来不太舒服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达康,你得引以为鉴啊!”
李达康一听赵立春提到自己的名字,立刻警觉起来,立刻起身,同样恭敬地敬礼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