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这里,祁同伟顿时感到思路清晰了许多。
至于过去没能晋升的遗憾,也已经不重要了。
那不是他的问题,接受就是了。
只是他没想到,陈部长当年的话。
竟会在这个时候,以另一种方式,从高育良口中说出。
要知道,部里的决定,代表的是上层的意志。
而如今的一把手,也早已不是赵立春这样的级别,
而是真正的国家核心领导了。
高育良能看透这些,足见其眼光独到。
此时的祁同伟,对这位老师也有了新的认识。
“老师,您的意思我明白了。
但眼下,我还是有些犹豫,我们是否应该站在沙瑞金一边?
毕竟他是带着上层的意图来的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陈部长也交代过,让我找机会配合他们。
虽然目标一致,但我还是觉得,我不必主动站出来,也无需出面。
您觉得,这样做合适吗?”
看到祁同伟的状态逐渐恢复,高育良也松了口气。
有时候人就容易钻牛角尖,一旦陷进去,很容易走向极端。
这也是他最担心的。
好在祁同伟还没走到那一步,而且很快调整了过来,这让他十分欣慰。
听完祁同伟的话,高育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缓缓说道:
“在政治上,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有利益的权衡。
你要明白一个道理,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我们的目标和沙瑞金一致,最终的结果也一样,但达成这个结果的方式,我们必须慎重考虑。
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政治格局。
什么是政治格局?就是在汉东,绝不能出现第二个赵立春。
我是省掌,你是主管证法的副省掌,兼公安厅长。
如果我们和沙瑞金靠得太近,汉东会变成什么样子?
不过是换了一个当家的人罢了,和之前有什么区别?
所以在整个过程中,我们要和沙瑞金保持一定距离。
如果他真的遇到困难,或者陷入僵局,
你可以不动声色地帮一把,仅此而已。
但如果你想要获取最大的利益,那关键就在于——这第一功,必须是你立的。
这一点我们是有优势的,赵瑞龙的情况我们都很清楚,只是沙瑞金还不知道。
关键就在于李达康,但他胆子不大,只在乎政绩,不会掺和这种事。
现在我们要做的,就是在不动声色之间,抢得头功,为你争取正部级的晋升。
只要顺利,你到时候一到年限,副部长的位置自然就落到你头上。”
……
高育良这番分析很坦率,也说得很透彻。
他是搞政治局势的老手了,当年在大学教的也是法学,而法学的内核就是博弈。
这种意识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。
所以他这番话虽不中听,但句句在理。
现在的汉东,就是这种格局——
不需要表面上的团结,也不能有真正的团结。
否则,就像铁锤落下,那些本地官员就会断层。
这不是吓人,而是现实。
对上层而言,他们不在乎你是谁,只关心命令能不能执行,执行到什么程度。
至于其他的事,他们不关心,也不会插手。
这就是高层的态度,没人能改变他们的意志。
所以高育良上任以来,采取的就是“软刀子”策略——
不轻不重地制衡沙瑞金,不影响他正常工作,但也不会让他太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