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也是我请他协助的原因。”
听完,领头人点点头,在记录本上记下细节,接着问:
“这次被带到京城的王政,和祁同伟有过直接接触吗?”
问题看似简单,实则是在调查案件背后是否存在复杂因素。
这件事,影响可大可小。
调查组必须排除一切可能。
这次调查,往小了说是对祁同伟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行的考察,往大了说,也可能牵动整个公安系统的布局。
说白了,这就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把控问题。
在组织运行的流程中,这一环是必不可少的。
必须确保人员的可靠性,组织才能真正安心。
政治上的较量是可以存在的,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。
但一旦上升到更高层面,就不被允许了。
因为在这个阶段,他们本身已经是特殊身份,是整个国家机器的重要一环。
如果因为个人原因,造成王政落马。
那祁同伟也不会有出头之日,哪怕他再有能力,也不可能得到提拔,这是潜规则。
尽管很多较量背后都有各自的目的,但也必须有个前提。
那就是必须有正当理由,没有这个前提。
就是破坏秩序,就是搞个人英雄主义。
所以,表面上这个问题是在问两人有没有私交。
实际上真正想确认的是:
祁同伟是否另有打算。
而此刻骆山河的回答,某种程度上。
直接关系到祁同伟的命运。
但他自己却毫无察觉。
“祁同伟在将主犯高鸣远抓获后,第一时间移交给我们就离开了。
随后我们调来的审讯人员,都是从外地抽调的。
相关人事档案也都存放在督导组,你们随时可以查阅。
后来牵出王政之后,是我主动通知了祁同伟。
他提出希望带队执行抓捕,当时我确实有些私心。
他出了这么大力气,总得给些回报,否则也不好交代。
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他。
他和王政之间,就只有这一层接触。”
骆山河这番话,可以说是滴水不漏。
没有完全否认两人有来往,毕竟在一个省共事。
祁同伟协助督导组办案,不可能毫无交集。
这一点谁都能理解。
骆山河也没多想,只是如实陈述。
在这种时候,说实话才是最稳妥的应对方式。
听到这里,何超轻轻点了点头。
又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,这个细节现在显得格外关键。
访问组此行最核心的问题,就是这一点。
一旦反腐行动牵扯到内部斗争,那就意味着局面失控。
这也是组织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。
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何超无意中的一句话。
让骆山河心头猛地一紧,整个人都不由得一颤。
“王政这个人,是不是也该处理了?
拖了这么长时间,该收尾了吧。”
这句话听起来像是随口一说,但在眼下这个场合。
性质就完全不同了。
什么时候结案,是中组部能插手的事吗?完全不搭边。
不仅骆山河警觉起来,就连一旁始终沉默的公安同志。
也立即竖起了耳朵,疑惑地看了何超一眼。
此时的骆山山刚从督导组回来。
各种邀约不断,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。
但他作为组长,确实拥有结案的权限。
毕竟整件事是由他主导的。
因此,何超的这番话,明显是个信号:
有人想让你就此打住。
借访问组的名义,传达某种意思。
但骆山河想不明白,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传递信息。
现在通讯这么发达,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?
还非得绕这么一大圈。
难道是那位的意思?
中组部之所以有这么大能量。
是因为它的掌舵人确实说话算数,加上权限广泛。
在全国范围内,都是数得上号的重量级人物。
那位要是发了话,他骆山河算什么?
人家让他向东,他不敢回头往西看一眼。
在绝对权力面前,其他一切都不值一提。
这一点骆山河比谁都清楚。
但这种事,他也不能轻易表态。
就在这时,他忽然想起祁同伟临走前的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