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汉东的传奇人物!(2 / 2)

他最得意的弟子祁同伟被人欺负了,他必须站出来。

否则整个汉东都会看他的笑话。

这是他的责任,也是他的立场。

此刻,他们欺负的不是祁同伟,而是他高育良本人。

虽然从结果来看,其实是祁同伟在欺负别人,

但在这个节骨眼上,只要有这样的动作,就是对他权威的挑战。

高育良面无表情,平日里惯有的温和笑意早已不见,

沿途的警卫见状,

不敢多言,只是郑重地敬礼。

就在场众人纷纷起身告退,尽管他们心里清楚,这位从学术界走出的领导并不会刻意为难他们。

但此时此刻,谁也不想触这个霉头。

沙瑞金目送众人匆匆离去,目光随即落在身旁神色淡漠的高育良身上,心中不由得一紧。

会议桌的主位依然是他的,虽然高育良在话语权上不输于他,但从名分上讲,他是整个汉东的“一把手”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
但眼下,随着神情冷峻的高育良走进会议室,全场气氛骤然凝重,连沙瑞金也不自觉收起了原本挂在脸上的笑意。

沙瑞金自然清楚高育良脸色难看的原因。

祁同伟是他的得意门生,在沙瑞金的推动下,内部矛盾激化,这件事早就在汉东传开了。

昨晚,祁同伟被侯亮平带人“抄家”,那可是公安厅长。

消息传得飞快,几乎整个京州都已知晓。

有人欢喜,有人惊惧。

所有人都意识到一点:这件事不会轻易收场,这才是问题的关键。

祁同伟是谁?大家心里都清楚。

公安厅长,高育良早就属意的接班人。

如今针对祁同伟的行动,无疑是在向高育良发出挑战。

因此,当在场众人看到高育良走进来时,一个个都噤若寒蝉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沙瑞金见人员到齐,便开口说道:

“大家都知道,这次督导组来我省,打掉了一个盘踞多年的地方黑恶势力。

令人震惊的是,他们的保护伞竟是一名省级干部。

由此可见,我们汉东官场的生态确实存在不少问题。

但值得庆幸的是,祁同伟同志积极配合督导组工作,为案件的推进提供了极大助力,甚至一些关键线索和抓捕行动,都是他亲自部署完成的。

这也代表了我们汉东的正能量。

不过就在我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上,我却冻结了前任书籍留下的提拔名单,其中第一个被搁置的,就是祁同伟晋升副省级的提议。

现在想来,我当初的决定,或许是过于仓促了。”

这番话一出,在座的人都听出了其中的意味。

这次祁同伟的举动,显然是得到了沙瑞金的认可,或者说,是他在高育良的压力下做出了某种让步。

在座的不少人都清楚,侯亮平虽是沙瑞金的人,但也是高育良曾经的得意门生。

早在侯亮平调来那天,高育良还曾在众人面前得意地炫耀过,说侯亮平和祁同伟一样,曾是他的学生。

可如今看来,这位学生更像是个不懂分寸的“白眼狼”。

此时坐在下首的李达康,听到沙瑞金的话,立刻明白了风向有变。

沙瑞金这是在退让,开始为祁同伟站台了。

虽然此前他也不止一次公开表扬过祁同伟,但这次的分量显然不同。

李达康知道,是时候该自己表态了。

于是他随即开口说道:

“沙书籍真是有眼光啊。

祁厅长是我们汉东的传奇人物。

从大学毕业起,他就从基层做起,从司法所干到缉毒队,身负三处枪伤仍坚守岗位,硬撑着协助战友完成任务,最终彻底铲除了汉东的毒源。

担任检察长期间,他始终坚守原则,以百姓利益为先。

那时候汉东检察系统许多制度规范,都是他亲手制定的,至今仍在沿用。

后来调任京州公安局局长,他更是大刀阔斧整顿治安,整个省城的秩序焕然一新。

我如今作为京州市韦书籍能轻松不少,多亏了他当年打下的基础。

再到公安厅长任上,更是成绩斐然。

全省公安系统面貌一新,以往那些暗中作乱的黑警、灰警,早已被他清理干净。

如今汉东警察的待遇在全国都属前列。

祁同伟这个人,别的我不多说,单就他的能力和态度,就足以胜任更重要的职务。

这一次,我完全支持他的晋升。”

李达康的这番发言,令在场几位常委都不由得一怔。

要知道,这位达康书籍与祁同伟一向关系紧张,私下里没少给他难堪。

就是那个坟前痛哭的风波,其实最早就是李达康传出去的。

在座的可都是省韦常委,谁会不知道这回事?

但细细一琢磨,大家又不由得对李达康心生几分佩服。

一句话,竟然把两个人都给捧了。

要知道,现在沙瑞金正准备提拔祁同伟当副省掌。

这本来也没什么,只是需要个契机。

李达康就正好送上来了。

而这个时候的高育良,

正因为祁同伟被调查的事,心里憋着一股火。

所以当下这个节点,他也确实愿意听听顺耳的话。

高育良出身高校,讲学问的人,有什么比当面夸奖他的学生,

更让他心里舒坦的呢?没有!

没有哪个教授能抗拒这样的赞美,高育良也不例外。

此刻他嘴角那一抹淡淡的笑意,早就说明了一切。

难怪李达康升得快,升得快是有道理的。

面子不面子的先不说,光凭这反应速度,

就够他们这些人学上一阵子了。

沙瑞金此时也轻轻点头,

这事儿他原本就知道,但在这场合再听一遍,

还是有些触动。

关于祁同伟的资料,

早在他去陈岩石家那晚就看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