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一时不好掌控!(2 / 2)

这样一来,反贪局的注意力全被现成的“战果”吸引,对山水集团的调查自然就松了劲。

祁同伟趁机洗白了和山水集团的关系。

阳谋,却让人无可奈何。

沙瑞金总不能直接说:

“侯亮平,你别管京海的事了,赶紧给我挖祁同伟的黑材料。”

这话出口太难听了。

紧接着,高育良升任省掌,更是出人意料的一手,

直接打断了沙瑞金的整盘布局,让他一时之间手忙脚乱。

过去针对高育良,是为了平衡汉东各方势力,没人会说什么。

可现在再挑他的毛病,就成了无法掌控全局的表现。

在常委里挑事,和在省掌身上找茬,完全是两回事。

这一点,让沙瑞金感到左右为难。

田国富与沙瑞金一路走来,最懂他的心思。

他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:

“我们太高估侯亮平了,也低估了祁同伟。

原本以为在京城里雷霆手段扳倒大贪的侯亮平是个能人,

加上他查的案子又牵涉汉东,可以借反贪总局的势。

没想到是个莽撞的主,连大局都看不清。

被祁同伟几句话一激,就跑到京海去当先锋了。

这祁同伟,我真是看不透。

年纪轻轻,手段却老辣。

我一直不明白,他为什么一直被压着,到关键时刻,

连个副省都没上去,连常委的提名都被高育良挡了下来。

如果祁同伟能早些看清你的布局,

他在汉东这些年,怕是早就飞黄腾达了。”

听到这话,沙瑞金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丝记忆。

上回与祁同伟谈话时,当他问起证法书籍人选问题,对方忽然提到了自己。

如今再联系当前局势,难道他当时就已经预感到了今天的局面?

甚至,是故意给了一次缓冲的机会?想到这里,沙瑞金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。

但事情偏偏就这么发生了。

从政这么多年,他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情况——祁同伟就像提前看穿了一切,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。

更让人不安的是,这个人今年才四十出头。

在政界,这样年纪就能坐上副部级的位置,简直是让人忌惮的存在。

想到这儿,沙瑞金不禁皱起了眉头,转头看向田国富,语气也不太好。

“老田,我不是让你来这儿夸祁同伟的。

现在这个局面,我们该怎么应对?要是再这样下去,高育良可就真要坐大了。

组织交代的任务,恐怕也完成不了。”

田国富点了点头,心里却是一肚子苦水。

这事儿跟他有什么关系?他不过是个纪委书籍,职责也就只有监督罢了。

可到了这个层面,谈监督简直是笑话。

所谓的监督,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权力的平衡。

从理论上讲,他确实有监督沙瑞金和高育良的权力,但那只是纸面上的。

谁要是真当回事,谁就是傻子。

在这两位大佬之间的博弈中,他不过是个调和的角色。

他又能有什么好办法?

不过,既然沙瑞金问了,他总得拿出点态度来。

略微思索了一下,田国富说道:

“高育良现在的底气,主要还是来自祁同伟,不只是他这个人,还有他那个厅长的职位。

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先把他的职务解除,让他从这个位置上下来。

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动作会方便不少。”

沙瑞金听后,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。

这话不等于没说吗?这个道理他能不懂?为了调动祁同伟,他都把证法书籍的位置都抛出去了。

要知道,那可是常委的位置。

高育良当初培养祁同伟,就是为了让他接这个位子。

原本沙瑞金的打算,就算高育良不答应,替祁同伟拒绝,至少也能让他们之间产生一些裂痕。

可现实证明,他低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。

这种关系,根本不受这个影响。

反而祁同伟借着督导组的名义,送出了一个副省级官员和相关证据。

只要有了这份“成绩”,汉东督导组在全国都排得上号。

祁同伟的位置也因此稳如泰山,副省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
他既有资历,又有高育良的支持,再加上督导组的人情,只等走个程序了。

这样的局面,让沙瑞金不得不正视祁同伟的分量。

而田国富刚才说的那套,此刻早已成了空谈。

沙瑞金语气不善地说道:“你这不等于没说吗?证法书籍我都许出去了,可人家就是不动。

你当时也在场,怎么现在还说这个?说点实际的,别整这些没用的。”

田国富和沙瑞金共事多年,一同来到汉东。

沙瑞金是主,他是辅,两人一向配合默契,说话也从不拐弯抹角。

所以沙瑞金也没顾忌什么,直接就说了。

田国富虽然委屈,但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。

可这个方案,确实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。

大家心里都明白,只是不愿承认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