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水到渠成!(2 / 2)

我当时听得一头雾水。”

赵立春眼神一凝,目光落在祁同伟身上。

以他的政治敏感度,自然明白祁同伟打的是“引虎吞狼”的主意,可惜被刘省掌看穿了。

很显然,这次风波,刘省掌打算置身事外。

而他临走前,知道自己没有合适人选接班,唯一可能的就是高育良。

现在祁同伟上门,意图也再清楚不过——借势。

这对师生,已经开始要走上前台了。

当初自己离任前的安排,其实就是埋下的一颗棋子,而今天祁同伟的到来,也意味着一个信号:

棋子,开始想当棋手了。

赵立春看着祁同伟,语气温和地说道:

“这么说来,你老师也准备上场了?”

赵立春的政治嗅觉一向敏锐,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更进一步。

眼下局势一目了然,他几乎是本能地判断出,现在的高育良,已经不能再作壁上观了。

结合祁同伟此刻进京,一切都已经水到渠成。

他这次来,明显是想借这个机会寻求支持。

虽然有没有自己的助力,高育良当上省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
但差别还是有的,关键在于上面有没有靠山。

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,如果背后没人撑腰,一个光杆司令的省掌,说实话,连刘省掌都不如。

所以赵立春此刻的试探,其实就是在考验祁同伟。

祁同伟几乎是本能地回应道:

“没错,现在确实把我老师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他也明白,主要是为了我们这些晚辈,不能退,也不敢退。

所以这个时候,心里确实有些焦躁。

毕竟现在,不是说走就能走的。

所以这个时候,还是需要您多加指点,毕竟您对我们而言,是前辈,更是我们能够依靠的后盾。”

祁同伟这番话,说得很是得体。

一句“指点”,瞬间就让赵立春心中的戒备少了几分。

高育良的背后,其实站了不少人,大多都是他曾经的下属,像刘行健这种人,更是他的“白手套”。

所以他必须保全这些人,而要保他们,高育良就必须稳住阵脚。

可眼下这种被“半胁迫”的感觉,又让他感到一丝不安,至少目前来说,他自己也还没完全站稳脚跟。

越是身居高位,风险就越大。

听了祁同伟的话,赵立春哈哈一笑:

“你小子,行啊,越来越有你老师的风范了,说的话,你俩越来越像。

只不过他擅长绕弯子,你倒是会顺着我心思说话,不错不错。”

祁同伟听后,也只是谦虚地笑了笑。

赵立春接着说道:

“现在的育良,被推上去了,既是机会,也是挑战。

实话讲,我原本的安排,是让育良先做一届省韦书籍,然后再把位置腾出来,让达康接任省掌。

但计划赶不上变化,有些事,已经超出了我的掌控,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调整。

不过也好,目前来看,局势还算平稳,基本盘没有动摇。

至于你这次揪出来的几个,就当作你的政绩好了,无所谓,按计划你后来居上,迟早也得动动手,现在算是打了个基础,不错。

看来老刘是真的不想惹麻烦,也好,这反倒给了育良一个机会。

我这边没问题,只要老刘提交报告,我这边运作一下,你老师就能顺理成章地接任。

不过现在真正需要考虑的,是你。”

祁同伟一听,愣了一下,望着赵立春,有些难以置信地说:

“我?我这边还好吧,没出什么大事,现在副省级上不去,也不代表以后没机会。

再说,我这边也没什么把柄,干干净净的。”

赵立春听了,恨铁不成钢地点了点祁同伟的头:

“你想想,你老师一上位,证法委书籍的位置不就空出来了?

以你现在的资历,根本接不上。

就算有空缺,沙瑞金也不会给你。

那个三把手的位置,他一定会攥在手里,作为牵制李达康的筹码。

李达康现在对我恭敬有加,但等我一走,他立刻就会另找靠山,我心里清楚得很,所以我不指望他。

你现在连副省级都没上,以后往上走,一定会被人掣肘。

你自己掂量掂量。”

祁同伟听了,一时语塞,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,笑着说道:

“有得就有失,这事不能强求,总不能好处都让我们占了不是。

被人牵制就牵制呗,又不是没低头过。